探索中国武术信息传播机制
2021年10月12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2日第2263期 作者:郭桂村 李臣

  人类传播作为一个综合的系统,由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且每种类型的人类传播活动都是社会传播总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自我传播(也称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如果我们把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单个习武者看作中国武术传播总系统中的个体系统,那么中国武术的自我传播便是单个习武者个体系统内的能动的武术信息传播活动。

  习武者个体之所以能够进行武术信息传播,与人体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因为,人体“既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既有记忆和处理装置(人的大脑),又有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器官的肌肉神经)”。并且,习武者个体借助身体的感官系统和神经系统,接收外部世界提供的具象性武术传播信息,在体内通过大脑完成相应武术信息(如套路、功法和散打等)的处理,进而达成相应武术信息输出前的应然状态,展现出了习武者个体既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又与自然和社会外部环境保持着普遍联系的典型特征。正因如此,广大受众受到与中国武术有关信息的刺激时(如观看有些武术影视作品时产生的精神共鸣和移情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其在精神层面展现以武强身、匡扶正义、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家国情怀正能量,而且还能将其对中国武术的符号化力量上升到塑造国民君子人格和构建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精神的内涵阐释高度。比如,拳家四形对习武者提出的“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的武术习练要求,以及不同流派的太极拳所传递的“强而不霸”“以柔克刚”等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效能,既规约着习武者个体的身体修行核心素养,更拓展着中国武术文化“多元一体”本真价值的身份认同张力。

  习武者个体德艺研修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既是中国武术自我传播的输入源泉,又是中国武术内向传播的输出对象,更是习武者个体技艺精进对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反映。比如,古代农耕社会拳学名家有着“忙时耕田、闲来造拳”的武艺研修传统,他们通过谱系化拳道技理的学思践悟,形成自娱身心的“治未病”武术康养运动处方,并传于“德才兼备”的后世拳道传承人和武术习练者,推动了自身所创拳学理论与攻防技术的有效推广与传承。此外,中国武术的内向传播不是对外部环境的消极、被动反映,而是表现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反映。比如,根据中国广阔疆域的不同地理环境,以及习武者自身生理特征创生出的拳学流派所呈现出的显著特点——南方拳学流派因受到地域限制,表现出的贴身近打,拳势猛烈;北方拳学流派利用地域优势,展现出的大开大合,放长击远。武术界依据不同地域对中国武术的拳学流派进行的分类,如南派、北派;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珠江流域派等。据此认为,中国武术的自我传播是伴随着创造性武术文明成果出现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5000多年中华文明实现有序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武者个体自身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因而也体现出中国武术内向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习武者个体的自我意识对其从事武术实践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武术拳种传承者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武术技理研修,以及直追“拳拳服膺”大成拳学境界的君子人格,既是习武者作为拳学嫡系传人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也是传承拳术技艺精髓、培养拳学后备力量、传播拳术惠民积极效益的自我能动意识反映,更是习武者个体主动使拳术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互动性内向传播过程。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面对不同传播媒介和平台提供的中国武术传承传播海量信息或具象仪式场景,习武者个体大脑中的认知基模(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会使其迅速对接触到的武术信息或媒介传播仪式作出能动的反应,并启动与武术相关的基模处理(如健身、竞技、产业、文化、教育等)具象武术信息。比如,习武者个体利用报刊、书籍、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资源,抑或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形式,将中国武术的传承发展适时融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促进健康、铸魂培元、立德树人的社会实践中,不仅驱使习武者个体大脑中的武术认知结构从抽象向具体分层转化,而且还对习武者个体接触到的武术信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决策控制影响。当习武者个体接触到与中国武术传承传播有较大关联的信息,并有较强的认知欲望且具备进行深度认知能力时,习武者个体将以严谨的研习态度和缜密的技理思考,高度关注此类信息,从而起到增进中国武术认同的积极功效。反之,习武者个体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处理接触到的相关武术信息,且在大脑中转入“边缘路径”进行淡化处理,便较难引发认知基模产生深刻变化。

  由是观之,作为习武者个体系统活动的中国武术自我传播,是一切武术传播活动的基础。习武者个体的身体具有一般信息传播系统的普遍特征,对外部世界提供的武术传播信息能够作出积极能动的反映,并形成创造武术新型文明成果的精神活动。中国武术的内向传播受习武者个体的社会性和互动性鲜明特征的影响,促使习武者个体对自身武术传播社会实践的意义进行重构,汇聚成推动中国武术良性传承发展的新型动力。数字化媒介时代,习武者个体大脑中的认知基模接触到关联性武术传播信息时,能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认知需求且具备开展深度认知的能力。中国武术内向传播的信息处理模式,将会助推中国武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彰显出普适性的武术惠民、守正创新的力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武术深度国际化传播研究”(17ATY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