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2023年03月17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7日第2612期 作者:程怡瑄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形式内容与目标指向。随着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劳动教育引申为提高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更多强调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做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当下的信息技术时代,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行环境,虚拟技术不断重构着人的存在方式,学校劳动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渗透,将担负起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意义、克服虚无主义挑战、传承人类文明、维护人的尊严和生命立场的使命。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是形式简单的体力付出和动手教育,而应体现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场域中提升具身认知,倡导“做中学”,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经验与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性学习,更应发展为学生对自身存在方式的理解和面向人文主义价值情感的教育。现阶段,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学校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在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理解并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质和指向,并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以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为主线创设劳动情境。

  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

  面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劳动教育指向。与学科教育教学相比,劳动教育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生命展开的基本形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远离劳动的教育是空洞的,倡导“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理念,则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意义。学生对于知识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必须在实践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也总是面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劳动教育因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重获劳动教育意义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护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劳动教育指向。勤劳勇敢、勇于实践、尊重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而结成的休戚与共、情感升华的价值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在劳动教育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相互帮助,在劳动情境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升华情感,以学生情感的获得和满足为前提,创设丰富适宜的劳动教育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体验和劳动获得感。同时,以劳动教育维护情感教育,克服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特有的情感疏远和虚无主义,从而彰显劳动教育基于生命主体的存在感,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情感。

  强调学生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的劳动教育指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学生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求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卫生清洁和家务劳动。教育者要设计突出劳动教育沉浸式具身认知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身在其中感知劳动教育的挑战性,并在完成复杂劳动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具身认知和行动能力。

  倡导知行合一健全人格培养的劳动教育指向。青年学生正值劳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下,远离劳动情境的城市生活和以知识增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减损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学生基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对抽象符号的学习,尽管较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感知和经验性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远离知识运用场景、缺乏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现实窘境出现。理性的知识学习只有在行动中显现出来,方能成为真知。劳动教育应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品格,并以知行合一的劳动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并实施劳动教育。各类学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化,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科课程所承载的知识内容,本身就来自人对主客观世界的不断探索,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持续改造,经抽象思维加工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无疑是学科知识原初发现情境的还原和再认识。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即人类实践活动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重获劳动实践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实施并突出劳动教育。社会生活的高度智能化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机会相对减少,为此,学校应积极实施并突出劳动教育。学校教育除学科课程教学外,还有丰富的各类育人活动和隐性课程,这些都是实施劳动教育良好的载体。通过这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将劳动理解为行动、创造、实践和再学习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教育。学以致用是劳动教育尤其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强调的宗旨。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真实性、情境性特点,对学校劳动教育具有正向强化作用。学校组织设计的公益社会服务活动、科技活动等,都具有很高的劳动教育价值,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针对活动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共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

  在家庭生活中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父母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无疑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发挥家庭生活中劳动教育的作用,首先,父母自身要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以身作则,通过日常家务行为来影响孩子,同时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确立以整理自己生活内务为基本的劳动教育内容,辅之以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教育孩子做好分内之事。其次,随着孩子家务劳动习惯的养成,把整理自己生活内务的劳动逐渐扩大到家庭共同生活劳动事务上,让孩子承担家庭共同生活中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养成爱己及人、推己及人的处事态度。最后,借助家庭生活中的旅行活动,父母有意识地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事项,在活动中观察孩子的行动能力、做事态度以及承担劳动责任的意识,使孩子充分感受到信任和成长的快乐。总之,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及实践中,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内涵上,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变能力上。

  (作者单位:泰国易三仓大学商业与高级技术管理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