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叔亮: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2018年06月21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1日第1476期 作者:曹叔亮

  自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以来,包括新建本科高校在内的大批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响应,努力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部分高校甚至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但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义、特点以及衡量标准等问题,在教育理论界尚未取得广泛共识。

  “高水平”是一个具有较强相对性含义的词汇,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学科领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难以从量的方面来界定“高水平”的具体数量标准,只能从质的规定性方面进行内涵阐释。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教授曾经从教师、学生、研究基金、师生比例等方面提出研究型大学的九个标准。在比较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部分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衡量标准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丁学良教授的观点,认为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应具备以下九个内涵特征。

  第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教师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产出高水平的研发成果,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政府资助经费、研究经费、社会捐款、成果转化利润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指标来体现: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比例、研发成果及转化率、教学水平、获奖质量与数量等。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与双师型教师比例一般都在40%以上;获得一批学界认可的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应用研发成果;整体教师队伍拥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能够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获得一定数量的国家发明专利或高水平应用科技奖项。

  第二,高素质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主要指生源的质量,是影响大学培养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因素。按照目前我国的教育考试制度,高素质的学生基本等同于分数高的学生,国内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招生基本遵循这个“规则”。但是,对于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则不一定要求学生的考试分数特别高,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丰富的应用型课程。丰富的应用型课程给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架构与知识创新的空间。应用型课程不仅要丰富(占总课程的50%以上),而且要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节奏,例如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方向、岗位急需的应用技能都应该包括在内。那些陈旧的理论知识与过时的辅导教材只会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展高水平应用科技、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没有多大意义。

  第四,充足的科研项目与研究经费。这里的科研项目与研究经费指通过教师的科研竞争能力获得的非固定科研项目与经费,不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固定比例向大学提供的科研项目与经费。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大范围、公开的、高水平的竞争获得的科研项目与研究经费代表了大学教师队伍在各个学科中的科研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应用科技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及其标志性成果可以充分体现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研发能力。

  第五,科学合理的师生比例。师生比例代表了一所大学教育质量与教育成本之间的均衡值,科学合理的师生比例是上述均衡值的最佳结合点,根据大学学科结构的不同类型,师生比例应该有所侧重。我国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统一要求生师比不高于18∶1,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在这方面应该更低一些,以保障应用型课程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自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的学生容量已经趋于饱和,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必须尽量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与高水平教师,同时严格控制招生数量,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第六,齐全的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是大学运行的必要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学生宿舍与食堂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齐全而高效的硬件设备,尤其是实验、实习、实训方面的专业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后勤保障,可以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学生安心学习消除后顾之忧。

  第七,办学经费的多样化。众所周知,一所大学经费越充足,它的办学条件越好,对高水平教师的吸引力就越大。充裕的办学经费是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充分条件,引进高水平教师、开展应用科技研究、购买实践教学设备等都需要数额不菲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程度是办学经费的一项重要指标,渠道越广越体现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筹资能力,尤其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办学经费或其他资源,对于我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意义更加重大。

  第八,毕业生的成就与声誉。一所大学的水平高低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身上,毕业生就是大学的知识产品,代表了大学的存在意义与社会价值。毕业生在所在学科或行业中的成就与地位能够充分说明其母校的办学水平与发展能力。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如果在所服务的行业中有许多出色的代表,在影响深远的推动社会走向的大事件中,有本校的毕业生参与贡献,那就说明这所大学培养的学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这所大学生命力的最佳表征。

  第九,较高的综合声誉。综合声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同类高校中的排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近几年的各种大学排名中对综合声誉愈加重视,综合声誉已经成为大学综合竞争力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重要无形资产。用人单位的评价是对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知识产品的社会价值检验,较高的社会评价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好说明。

  衡量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有人的因素(如教师与学生),而且有财的因素(如办学经费与研究经费),还有物的因素(如办学场所与硬件设备),甚至包括无形资产(如学校与毕业生的声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奠定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基石。但是,诚如前文所述,高水平是相对的,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只有更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上述内涵特征只是基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并不是衡量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具体标准,由于时代与国别的不同,以及社会需求的持续变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特征与衡量标准也会随之变化。

  (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2016GXJK17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