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机混合的协同作战新变化
2022年01月06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6日总第2324期 作者:石小刚 邓武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速向军事领域转移应用,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无人作战系统将成为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重要力量,未来战场将形成有人与无人力量交互融合的新型作战体系,有人与无人力量混合编组的协同作战将在力量结构、态势感知、作战决策、作战方式和作战保障等方面发生新变化。

  作战体系力量重构 作战态势自主感知

  传统作战中无人化武器装备较少,地面作战主要依靠有血有肉的士兵冲在战斗最前线。未来人机协同作战中,大量智能化、无人化武器装备的运用将重塑作战力量体系,有人与无人作战力量根据需要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编组方式,组合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作战群体,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将成为战场的重要角色。作战编成根据需要既可以将无人作战力量独立编组,又可以将无人作战力量和有人作战力量混合编组,形成功能互补的作战群体,自主、灵活、弹性的“人机编组”“机机编组”将成为作战力量的主体,传统意义上“人对人”的作战方式将变成“机器对人”或“机器对决”的作战。作战中,无人化、智能作战平台通过泛在网络,随遇介入、自主适应、弹性编组,组成人机混合或者无人作战集群,有人与智能化侦察平台协同侦察、有人与无人战斗车协同攻击、有人与智能机器人协同破障、有人与无人运输车协同保障,将成为未来人机协同作战的新常态。

  传统的战场侦察以人工为主,侦察手段有限,战场态势信息主要通过侦察兵携带侦察器材实施抵近侦察,情报信息的完整性、精确性、时效性难以满足作战需要。未来信息化战场,大量智能化、无人化侦察装备投入战场,侦察兵与无人侦察机(车)混合编组,侦察力量更趋多元、侦察手段更加多样,作战体系内各种有人、无人侦察单元通过网络的“黏合”作用,链接成一个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情报侦察体系,能够实时自主感知战场态势。作战中,通过无人侦察机、地面无人侦察车、地面战场传感侦察系统等无人侦察装备和有人侦察力量的高效协同,综合采取雷达、可见光、红外、电子侦察等手段,实现多手段、多渠道获取战场态势信息,并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建模仿真技术,对多源情报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对比印证、人工判读、情报融合,快速形成包含敌我双方作战部署、武器装备性能、战场环境等信息的精准态势图,实现作战态势感知,实现人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自主与调控结合,为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决策提供准确情报。

  作战方式灵活多样 作战决策脑机融合

  传统的作战方式,主要由指挥员或指挥机构进行统筹设计,受各种条件制约,所能采取的作战手段有限。未来信息化战场,人机混合编组的力量具备多能的作战能力,在体系支撑下能够适应多样化作战任务,指挥员或指挥机构依托智能化的辅助决策系统,能够提出更为丰富的作战方案,作战方式和手段更为灵活,作战行动更为高效。利用有人作战平台、无人机群、地面无人战斗车辆以及机器人等混合编组搭配使用,可以实施多域作战、多向攻击、立体防御;利用“蚂蚁士兵”“蚊子导弹”等袖珍隐形智能化作战力量,可以配合地面主力作战,在敌开进地域、重要节点、重要目标等提前预置,先期设伏、择机激活、突然攻击,打乱敌战场布局、作战节奏和对抗态势;利用察打一体无人机、自主火力支援系统、智能巡飞弹药群等多类型的无人系统复合搭配,可以实施大范围、远距离非接触精确火力打击,摧毁敌雷达阵地、防空系统、炮阵地等目标,为有人作战平台快速展开创造有利条件。

  传统作战决策主要依靠指挥员个人经验、判断、直觉和参谋人员辅助,属于“主观主导”“经验决策”模式,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具有较大局限性。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服务等技术在军事上的发展运用,“脑机融合决策”将成为基本模式,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指挥信息系统能够辅助指挥员快速判断情况和作战决策,实现指挥主体与指挥信息系统、人脑与电脑的优势互补,使指挥流程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提速增效,实现作战决策快捷高效。指挥员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使分析判断情况更加精准快速,实现先敌知变;借助“云端大脑”等辅助决策手段,共享战场信息、同步研判态势、精确评估方案,使作战决心更加科学高效,实现先敌决策;借助“数字参谋”等辅助系统,依据指挥员的作战决心自主生成作战计划,甚至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自主调整优化作战计划,使任务规划更加精细自主,实现先敌行动。

  作战行动自主联动 作战保障精确高效

  传统的作战协同,战场上各战斗力量之间以计划协同为主、临机协同为辅,作战行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较差,协同遭破坏后恢复协同较慢,影响整体作战效能发挥。未来信息化战场,智能化武器装备与有人作战力量融为一体,通过智能指挥控制系统,自主制定与验证本级协同计划,控制多类无人作战系统、有人作战系统的作战行动。作战中,各种力量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以及作战需要,自主同步调整各自作战行动,达成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和功能上的耦合放大,最终实现有人作战力量和无人作战平台之间的同频共振。同时,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武器装备还可在复杂战场环境中自主识别目标、判断战场态势,自主展开攻击行动。根据战场态势变化,指挥员既可放权实施系统的智能指挥控制,也能即时介入行动控制,调整行动计划,实施调控作战行动,使诸多力量协调一致地实施作战行动。

  传统作战保障属于基于作战经验的“冗余”式保障,战前筹措储备大量的物资装备,按照装备保障计划或者临时请求由保障人员向作战一线输送保障物资,保障的精准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较差。未来信息化战场,充分发挥有人与无人保障力量的协同保障作用,实施快捷高效保障,有利于提高作战效果,为加快作战进程创造有利条件。作战中,以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作战保障系统,能够实时获取保障需求,实时调整保障计划,科学灵活按需调控行动方案,利用强大的战场网络促使保障组织从链式向网状转变,保障力量由以人力为主向人机互补保障转变,保障方式从定点保障向按需机动保障转变,保障的灵活性、适应性更强。如在保障投送方面,综合运用机器人、智能车、无人机,可在危险环境下连续不间断地进行适时、适量、适当的精确保障,尤其是对前沿战场进行弹药、食品、装备器材、救护器材等物资的末端补给,既可有效解决保障链最后“一千米”难题,又可以极大地减少保障人员伤亡。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