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如何以劣胜优
2022年01月06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6日总第2324期 作者:傅泽云 高凯

  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是我党我军在长期战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发展虽进入“快车道”,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处于相对劣势,以劣胜优仍然是我军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本立足点。基于此提出的作战方法才真正管用。

  感悟以劣胜优的历史厚重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我军都是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赢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并不断引领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优劣的辩证性。战争是敌对双方总体力量的竞赛和检验,竞赛的胜负不是仅取决于武器装备这一个因素,而是全部因素的总和。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在军事实力上均不占优势。毛泽东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战争性质、国际社会和指挥决策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对这些战争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得出指导以劣胜优的战争制胜法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其战争力量有向上的和向下的两种变化。敌我双方的这两种变化各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在中国方面,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而日本则相反。为此,战争优劣是相对的、变化的,具有辩证性。

  战争的人民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战争实践,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人民战争的伟力,敢于放手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彻底的人民战争。“以劣胜优”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不仅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强大伟力,也指明了以劣胜优的基点——人心向背。

  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人是作战优劣转换的支点,是“以劣胜优”的核心。虽然我军武器装备落后,但通过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党、政、军、民等各方力量汇聚起来,释放巨大战争潜能,使弱者变成强者、化劣势为优势,决定了每场战争走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呈现。

  指导的灵活性。以劣胜优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在战略方针、作战指导的灵活性上,针对不同对手制定不同应对方略。虽“剑”不如人但“剑法”必胜于人。抗日战争,着眼官兵数量不多、装备较差的实际,确立“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车轮战等特有作战样式,不仅消耗敌人作战力量,而且消磨敌人作战意志。解放战争,着眼各解放区兵力装备实际,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随着全国战局发展,制定了“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方针,灵活进行解放战争阶段转换。抗美援朝战争,着眼国力实际,先后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的阵地战和敌后游击战相结合”“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通过先攻后守的行动,实现以劣胜优。

  凸显以劣胜优的时代特征

  以劣胜优是经过长期战争实践验证的、经受历史考验的制胜法门。现代战争形态已经进入信息、智能时代,也给以劣胜优带来新的时代内涵。

  优劣差距逐步缩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盛,国防科技也已进入高速发展轨道,我军与世界军事强国的武器装备差距愈来愈小。一方面,我国在5G/6G通信、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了守正创新的动力源,为进一步缩小武器装备优劣差距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杀手锏”武器装备的不断列装,具备能够在某一特定时域、能域、频域、地域对敌形成局部优势的能力,这就为以劣胜优提供了物质基础。

  体系弱点逐步增多。由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为主体构建的作战体系虽然作战效能高、精准杀伤能力强,但其结构复杂,指挥枢纽和通信节点较多,关系紧密,作战体系要害逐步增多,往往攻其一点,便能瘫其体系。加之,武器平台性能等受地形地貌、气象天候、电磁、光线、磁场等环境影响,精准性、杀伤力均会有所降低,也为以劣胜优提供可乘之机。譬如巡航导弹,为了便于机动控制,通常以亚音速贴地飞行,这样虽然较难被发现,但一旦被发现便很可能成为高炮等传统防空兵器的“盘中餐”。

  智力决定战争胜负。战争制胜因素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武器装备只是众多因素之一。虽然当前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最终操纵武器装备的仍是人,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也难以取代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仍能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尤其是战争进入智能化时代,武器装备将逐步拥有类人智慧,在战场上与人的交互愈加紧密,人的智力受损、认知紊乱、意志崩溃,就会带来武器装备效能降低,直接影响战争胜负。

  窥探以劣胜优的制胜门径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我军已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常胜之师,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此,我军仍应注重发挥人民战争伟力,实现以劣胜优。

  制胜之核——集中人民智能优势。善谋者胜,谁智高一筹,谁就将赢得战场主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亦是如此。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高,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去操作、去创新,这就需要我们集中党、政、军、民的智能优势以达成作战胜势。强化前瞻性思考,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内在要求。信息、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正在突破“摩尔定律”以更快速度发展,如若不及时对前沿技术加以理解吸收,就难以有效预见及应对未来战争,因此要充分挖掘技术潜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技术、工业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具备了足够动员潜力,尤其是网电、人工智能、太空导航等军地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平时注重人才吸引,确保战时为我所用,形成智能优势,为以劣胜优提供智力支撑。

  制胜之要——灵活运用奇正之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虽然战争形态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但活用奇正之法仍然是作战取胜的关键,亦是以劣胜优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打“正”战,着眼融入联合、立体攻防需求,依网建链,分布部署陆、海、空、火箭及网电作战等力量,形成模块编组、功能互补的战场布势,周密组织协同,以正控敌;要敢于打“奇”战,注重特战、网电、远火、空突等新质作战力量的运用,对敌作战体系枢纽、要害要点用奇兵,大打信火特破袭战、网电破控战,以奇乱敌;要精于打“算”战,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构建敌我作战体系模型,预演作战进程,“算”出敌必攻、我必取之点。因敌用谋、因情措法,运用电子佯动、兵力火力佯动等方式欺敌痹敌,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以算胜敌。

  制胜之机——找准优劣转化窗口。以劣胜优,既要用好自己的优势,又要善于削弱破坏敌人的优势,进而加速优劣转化,形成对己有利的局部优势。一是要着眼破敌体系。敌作战系统间依靠重要节点构建起完整体系,这些节点就是加速优劣转换的关键。譬如,空中作战系统,其节点就是预警机、电战机等指挥控制和保障平台,对其实施打击或干扰就会降低敌作战效能,加速优劣转化。二是要着眼放敌“血液”。随着作战要素逐渐增多、分工愈来愈细,所需保障门类必然增多,摊子大、防御能力弱,尤其是近几场局部战争显示作战力量与保障力量比例达到了1∶1,保障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对敌保障实施破坏,亦会缩小优劣转化窗口期。三是要着眼歼敌精锐。精锐作战力量所占比例小但作战效能高,对敌精锐进行毁灭性打击,不仅能够对敌造成心理震慑,更利于打乱敌作战计划,使敌疲于应战,从而推进优劣转换速率。

  (作者单位:73106部队)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