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作战中防御体系的新变化
2019年08月01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日第1747期 作者:石小刚

  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战力量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更加突出,以非线式、非接触和非对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作战行动成为战场主流。防御战斗呈现出从平面到立体、从有形空间到无形空间的全维领域扩展趋势,从而带来防御体系发生质的变化。防御体系,是由战斗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信息对抗配系和障碍物配系等防御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信息化作战对敌实施整体抗击的物质基础。建构动态一体的防御体系,是适应作战方式转变,保持防御体系稳定,取得防御战斗胜利的根本措施。

  战斗部署由静态固定向模块动态部署转变

  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广泛运用,发现即摧毁成为现实,防御战斗地形和阵地的遮蔽、防护作用大大降低。传统防御的战斗部署通常是预先摆兵布阵的静态部署,这种部署方式受指挥通联条件制约,位置相对固定,一般不轻易变动,也不容易变动。其主要优点是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抗击力,适用于机动能力不强,按程序性进攻的敌人。但由于各力量之间“信息联通力”较低,这种部署方式很难适应信息化战场快速机动作战的需要。

  信息化作战中,模块化动态部署,是将战斗力量进行模块化编组,疏散配置,根据战场态势实时调整,动态形成整体而有重点的抗击部署。在作战编组上,编成多维联合的小型多能的防御力量,实现作战力量联合化,作战编组小型化,作战单元模块化,作战功能多样化。在战斗配置上,在广阔的多维作战空间分散动态配置兵力兵器,配置空间进一步拓展,配置形态更加分散,配置方式以动态为主。战斗中,各作战编组模块根据敌情、防御目标的变化,快速进行组合和分解,随时聚力于敌方某一薄弱部位、重心目标等,形成各方向的最大抗击力。通过快速组合力量,以快制快,以变应变,最大程度地阻滞粉碎敌人的进攻。

  阵地编成由分区固守向因敌临机布阵转变

  传统防御战斗的阵地编成通常是在固定防御区域内预先构筑各种阵地,这些阵地的流动性和相互关联性较弱,难以有效抗击机动之敌立体攻击。相较而言,信息化作战是攻防双方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作战的着眼点将是以破坏敌作战体系结构、瘫痪体系为主。防御战斗中,通过打击摧毁进攻之敌的重心和关节,瘫痪其作战体系,从而挫败敌进攻企图,将是防御的主要行动。信息化防御战斗中,着眼进攻之敌的立体突击行动,围绕防御的重心和关节要害,阵地体系将向着因敌而变、临时布阵的大空间、星点分布、动态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保持防御体系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要着眼防御要害关节,形成兼具隐蔽侦察、警戒迟滞、立体抗击、机动突击、隐蔽伏击等功能于一体的阵地体系。主要包括:着眼尽早预警,形成侦察警戒、阻袭结合的警戒阵地;着眼火器效能发挥,形成空地结合、动态变化的发射阵地;着眼把握战机,临机形成星点分散、抗缠结合的机动打击阵地;着眼体系瘫痪,临机快速形成多点分散的火力、兵力伏(歼)击地区。

  海湾战争中,美军炮兵就广泛采用“迅速开火,打了就跑”的战术,在战斗中不断变换射击阵地。据统计,美军多管火箭炮在作战中平均每5分钟就转移一次发射阵地。目的就是以快速变换的机动防护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火力配系由计划申请向实时引打结合转变

  传统战斗中,由于侦察手段和通信技术的滞后,防守方往往不能实时感知战场态势,加上战斗要素的联动力不强,只能根据不同的打击目标、作战时节等预先计划火力,这种火力配系远距离火力打击能力有限,火力臂短,火力打击的时效性差,与信息化战场攻击的速决性、实时性要求不相适应。

  信息化作战中,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与各种先进的打击火器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火器与突击平台的作战效能。强敌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近实时地获取战场信息,其远程打击兵器射程远、火力猛、威力大,是防御纵深重要目标的克星。未来防御战斗如果仍按照预先计划、层层申请火力,不仅贻误战机,甚至会遭到敌毁灭性打击。因此,充分发挥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依据指挥信息网络将各种分散配置的火力打击单元有效链接,构建空地立体、远近结合的火力网,将是防御作战构建火力配系的必然选择。根据进攻之敌的战斗行动特点,在敌进攻准备和开进展开的远距离上,建立以引导打击为主的破坏火力和拦阻火力;在敌发起攻击的近距离上,建立以自身打击为主的机动歼击火力、控制火力、防空掩护火力和伏击火力。各种火力在空间上、时间上有效衔接,形成立体全面有重点的火力配系。

  信息对抗配系由单个对抗向主动干扰瓦解转变

  传统战斗中,信息对抗力量和装备较少,信息对抗能力有限,大多是单个电子设备的“点对点”式的对抗。信息对抗配系以防敌侦察监视、防敌通信干扰和雷达干扰为主,被动性比较明显。

  随着信息作战能力的增强,信息进攻成为防御战斗攻势行动的重要手段,由专业电子对抗兵和非专业力量组成的信息攻击力量,通过电子干扰、电子欺骗、计算机病毒攻击和网络渗透、心理攻击等综合行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弱、破坏、瓦解敌方的整体作战效能。根据敌信息攻击特点和我方信息对抗能力,集中编组使用信息对抗力量,组织信息对抗侦察、信息攻击,建立有重点的信息对抗配系。

  信息对抗侦察应当及早展开,并贯穿于防御战斗全过程。主要任务是主动查明和测定敌指挥信息系统、电子战、火力控制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位置与技术参数。信息攻击,主要包括电子进攻和心理进攻。抗击敌信息攻击和火力突击时,重点干扰、破坏敌指挥信息、侦察监视、信息战、火力系统和精确制导弹药,粉碎敌战斗企图。抗击敌攻击时,重点干扰、破坏敌指挥信息系统和主要信息侦察器材。实施攻势行动时,重点干扰、破坏突入之敌的指挥信息系统等,实施心理进攻,发布我歼敌决心、态势,震慑被攻击之敌。

  障碍配系由预先设置向立体随机投放转变

  传统战斗中,进攻一方受作战方式、武器装备和地形等影响,进攻轴线长、程序固定、节奏较慢,从开进展开到发起攻击,需要较长时间到达作战前沿。防御一方通常有较充足的时间进攻准备,在敌可能的进攻方向和防御阵地周围预先设置各种障碍物,以阻敌前进或突破。

  信息化作战,强敌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机动力强,打击距离远,精度高,空地立体突击成为较常见的进攻方式,突破速度快,突破时机、方向灵活多变。防御一方通过预先设置的障碍物将无法阻挡敌方的进攻,敌方甚至可能绕开通过。因此,障碍配系将以立体随机投放为主,预先设置为辅。防御一方主要根据敌方的进攻特点和战斗进程,采取工兵临机布设、炮兵火力远程投送、空中力量快速投放障碍物等方式,将天然障碍与人工障碍、爆炸性障碍与非爆炸性障碍、预先设置与临机设置有机结合,建立起“立体、随机、快速”的设障模式。通过临机设置障碍,实现障碍物与工事相配套、与火力相衔接、与战法相适应,形成预警、阻滞、杀伤、诱逼和防护功能的障碍物体系。作战过程中,根据敌进攻企图和主要攻击方向,临机设置多层、多方向空中、地面障碍物,迟滞敌行动,阻敌攻击。充分利用火箭布雷车在敌机动展开和冲击突破地段快速布雷,封闭通路,阻敌前进,另外还可在机动设置遥控地雷、定向雷等,阻敌向纵深方向突贯或迂回。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步兵指挥系)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