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大地上的河
2020年09月18日 08: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8日第2014期 作者:马浩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说的是,北宋大词人柳永在当时的受众之广,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的关注点在井、人,以及井与人相关的事。

  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指的就是水。世间万物是离不开水的。井,是一条“立”在大地上的河流。

  村庄有了一眼一眼清亮的水井,蓝天、白云、星星、月亮都被水藏在了井里,还有花草的清香、鸡鸣犬吠、人声鸟语、琅琅书声……井前提水,树下读书。于是乎,村庄便有了根,有了灵性,有了诗意。

  “我挑水,你浇园。”河水流不到的地方,井能到。井演绎了一派温馨的田园风情。在古老河边发生的爱情故事,井边照样可以上演,似乎更有烟火气。

  静水流深。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皆可看,但河床之下的水却以不为人知的方式流淌着。河水通过流动,通过滋养生命,来体现价值。河水从来都不会白流,流过小草,草色茵茵,流过小麦,麦浪翻滚,流过桃林,一树花开……可深在地下的河水,似乎更能体会到根的渴望,它能看到那些凌乱细长的根须,因汲取不到水分,而变得干枯。这时,就需要有一口井掘开水源。

  井,是庄稼的希望,亦是农人的希望。开挖一条河,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挖一眼井,一家人就可以完成了,还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挖井就是浇灌蔬菜庄稼,更多的是浇灌蔬菜,也就是通常而言的浇园。

  过去浇园,要人工提水浇灌,这要有一把子力气,好在力气不用花钱买,多吃一碗饭就在里边了。菜园里种满了各种蔬菜,诸如辣椒、茄子、韭菜、四季豆、芹菜、大葱、花生……春天,蔬菜开长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来滋润。

  浇园,通常是在下午。浇园的水桶是特制的,底尖口阔,呈圆锥状,一根不粗不细可手的长竹竿,系在桶梁上,在井口边,开出一条小水沟,水沟连接着一畦畦蔬菜。水桶从井里灌满水提上来,便在水沟边自动倾倒,清亮亮的水顺着水沟向前涌动,一桶水赶着一桶水,不能让水断流,这看上去费力,实则省劲。生活里蕴藏着哲学。浇哪一畦菜,就把水沟挑开,水便往沟里流淌。男人负责提水,女人负责浇菜。看着蔬菜慢慢喝着清凉的井水,叶子从蔫巴巴的逐渐变得水灵灵的,绿意盈盈,心底喜滋滋的,浑身似有使不完的劲。看着可人的蔬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爱意,原来是力量的源泉。

  当自给自足的小菜园扩大为赚钱的菜地,干活就有了目的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浇地就用上了半自动化的手压井。那种特大号的手压井,俗称蛤蟆头。用蛤蟆头饮水浇菜,省了不少人力。黄瓜上市的时候,要天天浇水,黄瓜喝足了水,长得出奇的快,晚上看着香烟长的黄瓜纽,次晨就有一拃多长。吃足水的黄瓜,脆甜。

  庄稼旱了,就要浇地,庄稼地不像菜园,地片广大,就要用汽泵——一种喝汽油的水泵。泵蹲在井口,长长的管子伸向庄稼地的角角落落。水泵一响,水管子里的水亦跟着哗哗作响。庄稼不能缺水,人不能缺粮。

  水井,从村庄走向大田,一条条河流便被“立”了起来。水利,人利用了水,水亦利用了人。天下的水是一家,唯有井演绎成了耕读文明的符号。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