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15日,第三届稷下国家治理高端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主题为“制度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会学者围绕国家治理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研讨。
为中国之治提供学理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表示,学术界应以高水平研究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之治提供学理支撑;以高品质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培根铸魂提供深厚土壤;以高能级平台推动高层次交流,为全球治理提供不懈动力,不断彰显中国之声。
据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长民介绍,今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山东聚焦社科强省建设,制定出台《面向2035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智库建设、期刊建设、改革评价等方面研究出台系列改革文件,进一步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好出成果、出人才。
聚焦国家治理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前沿问题进行学理分析与研判,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表示,希望学术界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着力探索,产生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助力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理论转化,加强智库决策咨询能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把握国家需求、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地转化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世明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界定了现代化国家。他认为,治理现代化的目的是提升治理效能和国家治理能力,其中,国家治理能力体现为吸纳力、整合力和执行力。新时代推进治理现代化,一方面需要持续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协调各种利益平衡中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
重视党的领导和民生问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茂林分析了“社会”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他认为,法治社会是以法的规则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状态,在国家治理框架内,必须统筹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制度衔接。除了积极回应社会成员关切的热点问题,更要重视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法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民生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对超大城市治理的重大考验。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彭勃认为,超大城市治理应立足城市民生发展的底线策略、普惠策略和提质策略,着眼超大城市的巨量人口聚集和高度复杂特征,破解结构性难题。高质量发展是超大城市治理亟须回应的政治学议题,应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超大城市实现有效治理,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既带来了社会治理的变革,也催生了政治学研究的学术增长点。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分析了当前数字治理的政治学主题、方法与路径。他认为,数字政治学的兴起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政治学发展的产物。从创新方向来看,数字治理主要集中于社会治理、政府治理、治理技术等;从路径来看,需要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优势,以自主创新实现学科交叉,进而把握政治学研究的学术前沿。
论坛由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山东大学智库建设中心承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