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2024年12月13日 09: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13日第3035期 作者:记者李永杰

  本报讯 (记者李永杰)12月9日,第十三届南方智库论坛在广东中山举办。来自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讨论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他看来,要实现从“陪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飞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增强原创性技术的竞争力,优化科研环境,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同作用,多措并举为国家长远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深圳大学讲席教授张学记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很好地体现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改革思路,能够很好地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和效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必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支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表示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这三类宏观政策纳入统一框架,打造新的宏观调控理论框架和新的政策实践思路,是加快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有益探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在大纵深、有选择地推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同时,不少传统产业具备改造升级的潜力,有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应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数智化转型、绿色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俊龙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归纳演绎创造生成全新内容,对不同企业组织架构带来革命性重塑,对不同行业赛道布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看来,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着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提高效率与保障公平、保持活力和维护秩序、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当前我国城市化仍滞后于工业化,掣肘经济结构转型、制约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提升。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主线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结构的再平衡。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黄朝椿建议把珠江流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他表示,珠江流域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经济增长带、南向开放带、区域连接带、国家安全带、民族融合带,具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潜力和基础。

  论坛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