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拟资助学科名单公示结束,这项为期三年的扶持计划已正式启动。近日,记者就该扶持计划的初衷和评选过程等情况,采访了中国历史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
全要素全方位全链条扶持资助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推进全国“绝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最终在全国范围遴选出10个“绝学”学科扶持项目,为全国“绝学”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的初衷与预期目标是什么?
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绝学”传承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种关于“绝学”、冷门学科的专项基金和支持计划。这些专项基金和支持计划对于“冷门绝学”的扶持,主要以“专题项目”为中心,即资助对象主要是围绕某一具体的研究专题而组成的科研团队及其学术研究工作。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成效也是明显的。
通过科研实践,我们认为让“绝学”不“绝”,“冷门”不“冷”,既要关注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时还要重视人才梯队、学科建设、成果出版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因此,中国历史研究院开展“‘绝学’学科扶持计划”,以“绝学”学科为资助对象,支持资金覆盖整个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术研究、人才引进、梯队培养、成果产出等,对“绝学”学科进行全要素、全方位、全链条的扶持资助。
我们希望获得扶持的“绝学”学科团队,按照《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投标书》的规划和承诺建设学科,按照实事求是、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人才为先、成果导向、成效本位的原则,培育壮大“绝学”学科人才队伍,产出优秀成果,完善学科理论,推动“绝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努力形成“国内有影响、国际有特色”的学科,为新时代中国史学“三大体系”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什么最终获得立项的是这10个“绝学”学科?遴选论证的过程是怎样的?哪些方面是重点考量的因素?
中国历史研究院:我们2023年底开始筹划,2024年正式实施“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自7月26日发布《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招标公告》以来,我们收到来自全国史学机构的101个项目投标。根据《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暂行管理办法》,我们组织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对全部投标书进行初审、会议评审、终审,并经网上公示,最终确定“中国古典学”“古典文献语言学”“西夏学”“中西古典学”“简牍学”“回鹘文献学”“彝铭学”“西方古典学”“埃及学”“满学”共计10个资助学科。
在遴选时我们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评选出的学科负责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政治立场要坚定,政治方向要明确,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绝学”学科建设全过程各方向。
二是具有重大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冷门绝学”是对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社会和学界关注度和参与度相对不高、学科传承濒临中断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统称。从繁荣学术发展的角度看,所有“冷门绝学”都应该得到支持。但在学术资源总体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把是否对国家战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否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价值、是否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衡量是否给予优先资助的条件。
三是具备较好的学科发展潜力。所选出来的学科首先应具备“绝学”学科的属性;其次,在学科体系、科研团队、学科平台、成果产出等多方面具备建设条件和取得较大预期成效的可能;再次,学科主持人有良好的学术积累和学术造诣,有较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需要说明的是,一些传统“绝学”学科具备这些条件,但近年来已经获得多方面支持,取得良好发展,所以我们更加关注符合上述条件且尚未得到有效扶持的“绝学”学科。希望通过积极努力,激发更多“绝学”学科的潜力和活力,使更多“绝学”学科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三优先”原则为团队提供助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了解,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采用了全方位、长时段的资助模式,以确保受到扶持的“绝学”学科长足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在资助与考评管理方面都有哪些创新?将对被扶持的“绝学”学科发展提供哪些切实有效的助力?
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既是一项推动“绝学”学科建设的扶持计划,也是一次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概括起来有四个创新特征。
一是覆盖面广。“‘绝学’学科扶持计划”主要面向全国史学界,重点资助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学科。入选2024年度资助名单的学科单位都是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绝学”重镇。
二是着眼学科发展。“‘绝学’学科扶持计划”突显“学科”建设,而不单纯是项目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支持学术团队开展研究、建设平台、学术交流等,推动一个学科实现突破性发展,与国家社科基金等“绝学”项目形成互补。
三是推动学科融合。“绝学”学科之所以“绝”,一方面是研究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与社会现实的贴合度不紧。“绝学”学科要摆脱“绝”的命运,除了国家予以大力支持,还需要自我革命,需要学者勇敢地走出“舒适区”,着力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努力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四是注重实效。“‘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标准高、要求严、目标清晰。在三年扶持资助周期中,每个学科将完善学科体系,强化学术团队,加快成果产出,促进学科创新性发展,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将秉持“三优先”原则,为各学科团队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力。第一,各学科团队报送的优秀成果优先推荐到《历史研究》《历史评论》《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等学术刊物发表。第二,各学科团队的最终成果或重要阶段性成果,优先予以资助出版。第三,各学科团队成员申报中国历史研究院“学者工作室”“兰台青年学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是一个新起点,对于未来“绝学”学科发展,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新期待?
中国历史研究院: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重要职责。五年多来,中国历史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历史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史学功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深感,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冷门绝学”不能成为短板弱项。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及一系列创新机制,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愿与全国史学工作者共同努力,让“绝学”不“绝”,“冷门”不“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绝学”研究必将迎来“高光时刻”,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