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班图:国家建构与非洲团结的精神基础
2023年03月16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6日第2611期 作者:李安山

  2015年,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我知道,孔子的《论语》中有一种说法:礼之用,和为贵。在非洲,我们同样也有一句谚语:和谐,万事皆成。从这些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和谐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但是往往被人类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望左右。”这种和谐共生的人生哲学,正是乌班图的精神所在。

  乌班图精神的两重性与普适性 

  乌班图(Ubuntu)的原意是“我在因我们在,我们在故我在”,是恩古尼人形容人性或美德的词汇。这种伦理价值观强调,个体的存在建立在集体或社会的存在之上,个人与集体是一种共存关系。“我思故我在”是西方人对个人存在的理解,个人主义是其思想基础;“我们在故我在”是非洲人对个人存在的理解,集体主义是其思想基础。

  乌班图的这种“共生性”是其关键理念。乌班图精神包含两层意思:人道待人,即对别人仁慈;天下共享,即和谐共同体,两方面互为表里。人处于集体之内,他人的健全是共同体存在的标志。因此,大方、平和、谦卑、平等、尊重他人是人的优秀品质,平等和谐是乌班图的精髓。乌班图的另一层意思是,人之为人,是因为他存在于集体之中,个人的人格在与众人的关系之中体现,大家平等相待,即是其存在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平等与和谐的哲学理念在口头表达或谚语中非常明显。例如,“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孩子,没有谁是地球的孩子”,这表明人类相互平等的意识,即个人生活在集体之中。“一只手不能将重物举到头顶”,这说明了集体的力量。用浅显语言表达深奥哲理的谚语既是人们的生存之道,也是高度浓缩的道德训诫。这种社会经验和民间智慧的积累成为非洲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文明。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开普敦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表示,乌班图概念在非洲很普遍,它谈到的是人的本质,很难译成西方语言。“当我们高度赞扬一个人时,我们说,‘你,你乌班图’,即‘他或她有乌班图’,意思是说这个人慷慨、好客、友好、体贴和热情。他把自己的所有与他人分享。这也意味着我的人格与他的人格紧紧相连。我们同属于生命之整体。我们说‘一个人之为人是通过他人表现出来的’。” 乌班图精神在非洲不同地区有各种表达。在南部非洲,集体关系中的“和”与家庭关系中的“孝”是重视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表现,核心内涵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他人的存在”。乌班图成为建立新南非共和国的基本原则之一,与非洲复兴的理想密切相关。人们认可社会和谐是至高无上的——最大的善。在西部非洲,阿肯人认为,拥有仁(virtue)比拥有金子更好,只要有仁,社会即会繁荣。在东部非洲,卢旺达拥有独特的人居传统——聚居在同一座山头的人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小社会,因而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乌姆干达”(Umuganda)制度。同一山头的邻居是一家人,邻居需要帮忙时,人们自觉自愿地投入“乌姆干达”之中,并为残疾者或老年人提供各种帮助和医疗救治。非洲之角的索马里伊萨人的赫尔制度(Xeer)是类似乌班图的习惯法。这种游牧民族的习惯法可以概括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宪法和为控制冲突并保障个人和群体人身安全、维护尊严和财产的刑法。这种习惯法或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法治,从而使社会关系人性化、文明化。

  乌班图精神与国家建构 

  以乌班图精神为代表的非洲文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合作、共识以及共同体的和谐秩序。乌班图精神既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例证,也可以从非洲国家独立后的政策制定中得到印证。

  肯尼亚的“茅茅运动”(Mau Mau)是非殖民化史上的重要事件。1952年标志着非殖民化进程中一个新的斗争阶段的开始,这一年,肯尼亚的“茅茅运动”即土地与自由暴动,率先把反殖民斗争推进到武装斗争的阶段。1952年10月,这一冲突爆发成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人民武装起义,是一场目的在于以暴力赶走英国人并夺回被白人偷走的土地的反抗行动。起义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民族主义领袖肯雅塔因操纵“茅茅运动”的罪名被判刑7年。当肯尼亚于1963年迎来独立时,国内有不少白人。按一般人的理解,“茅茅运动”的受害者在肯雅塔总统的领导下将发起运动,通过复仇行动将肯尼亚变成白人的坟墓。然而,这种情况并未发生,“独立后的肯尼亚乌班图无所不在”。津巴布韦经过奋力抗争后获得独立,穆加贝在1980年赢得大选前夕提出和解、恢复和重建,对白人并未计较,使世界大为惊异,这正是乌班图精神在起作用。当纳米比亚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在第一次民主选举中取胜后,1990年独立后掌权的努乔马对长期统治非洲的白人没有复仇,这也是乌班图对他的影响。

  在南非,曼德拉的反抗与宽容的结合使他成为伟人。乌班图精神的驱动力是与同胞团结在一起,使自己成为更全面和真正的人。乌班图的活性使其并未被局限于静止状态,获得乌班图的能力成为每个人的要务。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受害者与施害者均被剥夺了人性”。这种受乌班图精神影响的观点非常明确,即种族隔离制度的支持者也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因为在以非人道方式对待他人、给他人施加各种痛苦时,施行者已失去人性,不再是一个人。乌班图随着南非和解政策的实施并通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被正式引入政治和法律领域,承担起促进社会内部和解与重建的重任。这种方式随之引起非洲其他国家的重视或引用。尽管这种方式引起一些人不满,也引发了学术讨论,但它在南非和平过渡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处理种族隔离制留下的消极遗产,南非《临时宪法》也制定了处理种族关系的基础原则,“本宪法的通过,将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现在可以提出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需要理解,不是复仇;是补偿,不是报复;是乌班图精神,不是牺牲”。这种宽容的政策和行为与西方那种零和游戏即消灭对手的做法完全不同。

  乌班图精神与地区合作 

  乌班图倡导一种关心和尊重他人的精神以及人类同为一体的观念,“我在因我们在”的表达指向一种建构主义本体论,即个体的存在感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群体和背景。如此,乌班图精神成为非洲的价值观,从而在非洲地区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乌班图使非洲国家意识到自身的同一性。非洲是国家最多的大陆,从地理上分为北部、东部、西部、南部和中部非洲。不少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赢得独立,面临着共同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支持未独立非洲国家的解放斗争。独立初期,非洲国家在发展道路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在对待和处理不同事件中主张使用不同的策略手段。1963年5月,非洲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并签署《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决定成立非洲统一组织,加强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保卫主权、领土完整与独立,根除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非洲统一组织(2001年成为非洲联盟)是全球成员最多的地区组织,这种地区合作体现了乌班图精神。

  其次,乌班图精神使非洲联盟将非洲移民裔群(African diaspora)包括进来,并提出共享价值观。乌班图精神在定位上是集体主义,表达了协作、合作和社区的价值,是一种一体化精神。2003年,非洲联盟决定将非洲移民裔群作为除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非洲之外的第六大组成部分。非洲移民裔群被定义为“生活在非洲大陆以外的非洲人,不论其公民权和国籍如何,愿意为非洲大陆的发展和非洲联盟的建设作出贡献”。在此基础上,非洲联盟提出了非洲共享价值观,这是非盟融合本土性、时代性、国际性等各种有利因素而形成的全球非洲战略。非洲移民裔群人数众多,与非洲大陆存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共享价值观具有其历史价值、指导意义及现实作用。乌班图的理念无疑有助于非洲联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最后,非洲联盟面临巨大挑战时可以通过强调乌班图精神加强团结。在应对各种重大问题时,非洲联盟想要在整个大陆达成一致意见十分难得。新冠疫情发生期间,我们可以在非洲联盟网站上发现各种发言或文章,人们用乌班图精神互相鼓励。例如,“在我们大陆和世界大部分地区继续努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所构成的巨大威胁之际,经合组织与非洲大陆各地的非洲人团结一致,共同打击冠状病毒的传播。我们认为,当前的大流行不仅仅是一场短暂的健康危机。它要求我们作为人类共同努力,以实现体现乌班图精神的非洲团结”;“面对大流行,世界已经到达一个重置点。我们有集体责任本着乌班图精神走到一起,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应对伴随疫情而来的健康、社会、经济、安全和性别挑战”。在面临重大社会和环境挑战时,乌班图精神对作为非洲一体化象征的非洲联盟的影响无处不在。

  乌班图概念起源于家庭和氏族,扩展到族体和国家,最后运用于非洲联盟,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并强调关心和尊重他人以及在逆境中团结友爱的重要性。非洲已经历了太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动荡,乌班图强调的集体行动和相互帮助对非洲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北京大学荣休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