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乒乓外交”“北京奥运主场外交”等体育外交实践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积极提升体育外交战略能力,对推进中国体育外交实践、更好地服务中国总体外交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的现状
体育外交战略是以建立有利的国际政治与国际安全环境为目的,由一国、多国或国际组织作为发起者,运用体育手段对目标国家或国际体育组织机构的战略设计与外交实施的整合。目前,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建立起专门的体育外交战略目标与机构。基于体育外交影响力与多元化价值,融入国家大战略已成为发展趋势。对中国来讲,跨越“摸着石头过河”经验式体育外交实践,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体系迫在眉睫。
当前,中国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状况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体系模糊。相对于其他领域,体育外交战略体系还处于“体系模糊”状态,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的整体战略规划和专门性研究机构,体育外交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掣肘了战略整体性合力的推进。这使体育外交成为中国总体外交战略中的一处短板,亟待“转型升级”。二是战略推进不畅。由于体育外交推进策略问题、体育机构存在“分门别类”问题,一些体育机构缺乏积极主动开创我国体育外交新局面的动力与创新机制,影响体育外交战略推进的整体功效。三是战略推进方式陈旧。中国体育外交能力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及需要,存在不少“软肋”和“短板”。例如,过分依靠国际大赛的方式开展交流,缺乏以体育平台构建“讲好中国故事”新议题的创新动力以及运用新媒体进行体育传播的系统性机制,在省市层面上体育外交主动性欠缺,缺乏中国体育特色的整体性规划。因此,加快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体系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出发点展开战略部署。
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着力点
中国体育外交战略的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的主线任务和着力点。当前,中国体育外交战略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构建全方位的体育外交布局。构建全方位的体育外交布局需要把握几点。首先,积极打造“体育外交”与“共同价值体育外交”。体育外交能够表达国家间立场与战略合作深度,积极构建大国间的体育交流机制能够超越大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大国在关系交往过程中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对话环境。而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体育外交是以体育精神中的“平等”“公平”“正义”原则捍卫人类的尊严,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凝聚体育共识。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呼吁以对话消弭分歧,以合作替代对抗,增进相互理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得到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其次,契合中国总体外交战略,挖掘战略“协同发展红利”。体育战略需要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国家外交战略系统中推进,在推进中实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体育外交有非常强大的“嵌入”能力,能够作为经济、教育、文化、对外援助等战略的合作元素,正因如此,创新型“嵌入”体育外交战略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空间。最后,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式“国家合作”模式。探索“金砖国家”体育竞技联赛、体育文化合作交流机制;借助“上合组织”机制设立“体育节”,建立青少年体育比赛机制;发挥体育“联通”价值,把世界角角落落“串联”起来,开辟体育外交服务中国总体外交战略新模式新路径。
第二,推进多层面多领域的体育合作。首先,以体育为枢纽中心,积极筹办各类国际性体育赛事,开展周边国家的体育活动和交流会议,积极搭建周边国家友好交流平台。以举办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体育赛事,增加“人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区域经济效应,推动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和互动,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扎实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其次,积极打造国际体育技术的交流平台。智能化体育已成为当今国际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中国为主导的国际智能化体育平台,以技术引导合作,以合作推进更多领域合作。构建国际智能化体育平台是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目标需要填补的一个“空白点”。再次,探索我国体育援外项目设置与创新,探索我国海外基建合作、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最后,加强培训推广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海外人才,构建中国传统体育的国际赛事与教育体系。总之,宽口径多领域的体育国际合作是中国体育外交走宽走深走实的关键。
第三,打造体育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体系。今天世界不仅有“力量的体系”与“利益的体系”,更有引导人类走向文明、合作的“价值的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视角,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联合国决议内容与思想,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从理论逻辑与实践历史看,体育内在元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诸多共同之处,其体育中“共生”精神、平等精神、包容精神、和平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体育不仅是一种“自发社会秩序”,也是人类合作精神最典范的成果。体育本身具有独特的跨语言、跨肤色、跨地域、跨文化等价值,“你、我、他”置身于同一规则下的共同竞技、“亲密接触”,体育拥有天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基础,也正因如此,体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身体语言、符号语言。同理,中国传统体育中“和谐”“协作”“修身”“武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中国式”体育语言与交流方法,凸显中国文化,让世界感知一个积极开放、文明互鉴、自信谦和的中国是一个实践性的战略命题。正如曼德拉所说:“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中国体育应以打造“体育”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战略纲领,融入我国新型国际关系中的“义利观”,为把世界体育建设成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提供中国体育实践方案。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