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同为亚欧大陆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走向不仅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局势稳定及战略平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政治安全与政治合作的整体性发展大趋势。2019年6月,中俄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时至今日,中俄双边合作已经达到了十分紧密的程度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中方对双边关系的评价是,不但“成熟、稳定、牢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而且“双方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此时,有必要对已经相对成熟但仍可以获得更大提升空间的双边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助推其走向更加全面并深刻发展的新高度。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结伴不结盟
中俄之间尽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牢固的双边对话与合作机制,但在是否“结盟”的问题上却始终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这是因为,结伴不结盟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采取较为灵活并更有针对性合作方式的同时,又可在最大程度上免于陷入大国之间极易出现的集体性对抗旋涡之中,由此中俄成为当代大国战略合作的成功范例。除此之外,中俄秉承“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理念,有利于降低不必要的外部疑虑,从整体上缓解安全压力,进而也更有利于更加广泛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
中国在同俄罗斯展开合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平等交往的原则,俄方也极看重自身“全球性大国”的政治地位。因此,一旦双方确立政治与军事上的“结盟”关系,在联盟体系主导权问题上可能发生的分歧,势必会损害两国来之不易的友好合作态势,从而产生本可有效避免的负面作用。所以,中俄双方继续坚持已经较为成熟的战略合作模式,是符合两国整体性利益的理性抉择。
具有高度相近性与独立性的全球战略观
中俄在全球战略观上有高度的相近性,在包括反对霸权主义及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等基础性问题上,已经做到了观点一致和相向而行。双方均反对干涉主义行为,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在确保全球战略稳定与地区和平问题上的极端重要性。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虽然世界政治已经进入了“后冷战时代”,但“冷战思维”不但没有随之消散,在部分国家和政治力量内部反而呈现出日渐高涨的趋势。中俄两国如何不断地将双方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减少分歧或可能发生的误解,是颇需要战略智慧的。
当然,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不同国家间的利益与发展道路完全一致的情况,中俄在这个问题上也并不例外,双方在包括全球战略观在内的许多重大国际性问题上均持有独立性见解。作为具有超越地区影响力的大国,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中俄两国在扩大双方相近性的同时,均应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真正地做到互谅互让,不过分回避独立性的因素。只要友好合作与战略互信的基本面足够大,各自不同的正常政治关切与利益诉求不但不会成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强大阻碍,反而可以通过战略协调的手段予以化解,乃至于成为双方开展合作的新起点。
对全球重点问题看法的统一
中俄两国在许多全球重点问题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在部分问题上做到了和谐发展与“求同存异”。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俄均坚持“抗疫”优先的政治理念,积极投身于在全球范围内防治疫情的工作中,反对部分国家在病毒起源、抗疫措施等问题上的“污名化”行为;除此之外,双方在包括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引发世界关注的事情上,也始终保持了较为清醒的态度,并努力敦促各方以和平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矛盾与冲突问题。
从总体看,中俄关系正处于两国元首共同认可的“历史最好时期”,在双方继续秉承积极协商、求同存异的高度负责任态度之下,双边合作关系还能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当然,中俄在许多领域当中的关注点和关注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与两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中国主要关注的事物已经更多地超出了自身国家利益的范畴而更具全局眼光,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传统安全博弈以及对一般国际性权力的竞争之上。
中俄关系稳定发展与两国共同的未来
随着中国的整体实力与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之间差距的不断拉大,确实出现了某些国家或政治势力对中国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有所担忧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中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外交艺术水平与战略规划能力。只要中国对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并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参与国际活动,彼此始终予以必要的尊重;而俄方对中方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宏愿予以足够的理解,不过分解读中国某些旨在富国强兵的正常做法,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定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中俄不断深化合作,真正落实两国关系发展没有“禁区”和“上限”的重要精神,共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外部大环境将会更有利于双方将更多的精力和战略资源投放到国家建设领域,进而从根本上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好的福祉。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