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卷拂尘觅古幽
2022年08月24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4日总第2477期 作者:吴伟华

  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为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山东境内最早发现的史前城址。该遗址的面积虽然不太大,但在中国考古学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早发掘的遗址之一,开创了多个第一。

  考古学家张学海先生对之曾有过精辟概括:“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中国考古学者首次对史前遗址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大规模发掘,也是中国考古学最早的比较科学的发掘,发掘后期运用了考古地层学原理,区分了不同的土色土质,绘制了地层图;把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区分为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两期;发现了黑陶文化期和灰陶文化期两座城址;发现了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的卜骨;1934年出版了中国考古学的第一部田野考古专刊《城子崖——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新石器时代遗址》。总之,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展铺垫了重要的基石,动摇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城子崖遗址因此获得‘中国考古圣地’的殊荣。”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肩负传承文明薪火的考古工作者及文史工作者责无旁贷,而阐明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突出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则成为首要任务。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赵燕姣推出的新著《城子崖:一朝醒来惊天下》(济南出版社2021年版)契合了当前形势,该书材料翔实,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系统、生动地介绍了城子崖遗址的考古发掘历史。1928年,任教于齐鲁大学的吴金鼎发现了该遗址,是年在考古学家李济先生的主持下,拉开了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序幕。近百年来,城子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二是在八九十年代;三是2013年至2015年。对于这几次考古工作的始末及其取得的成就,作者做了详细记述。

  其中,对于发掘工作的一些重要环节,作者做了不厌其烦的描述。如,“今天是开工的第一天,主要任务是测量、绘图、定坑位。招募来的18名民工主要负责清理地表耕土层。18人分为3组,每组6人,皆编号定员,每人胸前都佩戴徽章,便于区别与指挥……测量后开始选定坑位,另记各坑位之坐点,以资对照;以城子崖之西南隅为坐标之点。”这段文字使城子崖遗址首次考古开工日的场景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当时考古工作之正规严谨,与今日的考古工作并无太大差异。

  书中对于城子崖遗址几次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进行了总结与概括,特别是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次发掘,作者认为“城子崖遗址还开创了公众考古的先河”,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了更加全面而生动地展示当时的考古工作,书中还穿插一些相关的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如吴金鼎先生是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者,也因发现该遗址并参与发掘工作而被载入史册。关于吴金鼎的出生、求学历程,书中都有详细记述,使我们对他的生平及其与城子崖遗址结缘有了深入了解。

  其次,串联起海岱地区的史前文化序列。海岱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史前时期先民在此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考古发现表明,史前时期海岱地区文化序列连贯,自成一体。目前在该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为后李文化(距今约8400—7700年),其后依次为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61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100—46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再往后是进入历史时期的岳石文化(距今约4000—3600年)。

  在介绍这些考古学文化时,作者先概述各考古学文化代表遗址的发现背景,再介绍考古工作情况,最后根据出土遗存情况概述各个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特征。由于该书主旨并非专题论述史前时期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因此这一部分着力不多,作者仅以较少的笔墨勾勒出了史前时期海岱地区文明发展大势,让读者了解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的来龙去脉。

  最后,透物见人,通过实物讲述海岱地区龙山先民的生活。考古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古调查发掘出土的遗存来研究古人的生活。循此宗旨,该书对龙山时代海岱地区先民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解析。例如,在第七章、八章中,作者通过出土材料并结合文献对龙山时代海岱地区先民的食、用、手工业生产、艺术活动、医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使读者对龙山时期先民的生活有了全景式的了解。在最后一章中,作者还选取了几种出自城子崖遗址及与之相关的海岱地区同一时期的珍贵文物,做了综合性论述。虽然以“国宝档案”冠名本章,但作者的目的并非在于单纯介绍这些珍宝,而是透过这些器物来进一步复原当时海岱地区先民的社会生活。此外,作者还重视吸收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得出的认识也更为扎实。作为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著作,其阅读群体多为文史爱好者,这种著述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在考古学日益走向公众的今天,作为专业的文史工作者,作者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浅显流畅却不乏学术深度的语言将复杂专业的考古知识传递给读者,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契合了时代的需要。虽然书中的部分观点有待商榷,对考古资料的认识有待深化,但其写作方式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