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短讯
2021年03月18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8日第2128期 作者:

  ◆3月8日,“太平有象——汉唐乐舞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共有100余件汉唐时期乐舞陶器展出,生动体现了汉唐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据了解,本次展览以“太平有象”为主题,希望通过灵动活泼的陶俑形象再现汉唐乐舞的辉煌,见证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展出文物有汉代褐釉舞俑、北朝灰陶彩绘马上乐俑、隋唐黄釉舞俑、唐代彩绘胡人伎乐俑群等众多精美陶俑,造型栩栩如生、神情活灵活现。他们有的吹奏着古希腊典型乐器“阿夫洛斯管”,有的吹奏着波斯唢呐,有的正在表演“胡腾舞”等,形象多样。

  “唐朝开放的政策以及大气宽广的胸怀,给各民族的乐工舞伎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是乐舞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介绍,唐代乐舞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乐舞艺术的频繁交流,也推动促进了其他文化的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为了让更多公众了解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寻唐——陶俑中的唐代乐舞”讲座,从大象陶瓷博物馆珍藏的四套唐代伎乐俑入手,按俑寻唐,探寻唐代乐舞艺术的真实面貌。

  展览将持续到8月31日,免费对社会各界观众开放。

  ◆记者3月2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陕西省近期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启动全省黄河流域革命文物调查,并将依据调查成果建立陕西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平台。

  据了解,这次开展的陕西省黄河流域革命文物调查工作覆盖陕西省的关中和陕北地区,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实施。通过专项调查收集整理革命文物数据资料,开展革命文物的遴选和认定,完成调查报告的编辑出版工作,择地创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站,建立陕西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平台,让革命文物调查成果助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目前,陕西省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基本完成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并于2020年底公布了“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5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

  ◆河北黄骅市博物馆近日完成了对馆藏60余尊北朝时期石造像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了丰富的三维数字化信息和高清晰图片资料,对部分残损石造像进行虚拟复原。

  1980年,黄骅市旧城和岭庄两个窖藏出土64尊汉白玉造像。其中,52尊造像刻有发愿文,44尊刻有纪年,除一尊为唐代造像外,其余均为东魏、北齐时期的造像。刻有北朝纪年发愿文造像中,纪年最早的是东魏兴和元年(539),最晚的是北齐武平七年(576)。发愿文刻有造像日期、功德主居住地或籍贯、姓名、造像缘由和祈望。

  这批石造像在库房尘封近40年。黄骅市博物馆于2018年11月启动非接触性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说,这项工作主要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和三维打印等技术手段,对石造像及部分残块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建立三维高精度模型、高精度彩色模型、正摄影像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石造像进行虚拟修复和三维打印。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通过河北省文物局组织召开的专家验收。

  张宝刚说,这批石造像填补了文献记载中北朝时期古黄骅地区佛教信仰的空白,为研究北朝时期河北东南部与山东邻近地区的佛教信仰及造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利用先进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再现残损石造像完整状态和精彩风貌,为数字化博物馆探索残损文物修复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追索流散文物建立了可靠翔实的数据库。

  (汇文)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