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2013年编委会在京召开
《历史研究》编委会在京召开
2014年04月09日 14: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7日第568期 作者:记者周群 刘芳

  原题:《历史研究》要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旗帜

  本报讯(记者周群 刘芳)3月5日,《历史研究》编委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历史研究》编委会主任高翔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高翔指出,《历史研究》作为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刊物,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肩负起引领整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任,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旗帜。 

  今年是《历史研究》创刊60周年。回顾《历史研究》风雨60年的办刊历程,高翔认为,作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创办的刊物,《历史研究》在历次史学思潮的转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办好《历史研究》,编辑部必须始终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推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完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了人们认识历史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优秀史学文化、史学传统已经融为一体,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的标志。放弃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就会在国际上丧失话语权。《历史研究》编辑部要在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历史研究》的学术定位,发出中国史学发展的时代最强音。作为史学界的综合性期刊,与其他刊物相比,《历史研究》更应关注重大基础性理论问题,强调跨学科的视阈和方法,着眼于史学发展的长远、方向性问题。要大胆地推进跨学科研究方法,营造新的学术增长点,追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推动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学科体系。 

  第三,必须继续坚持“以史经世”的思想和优良传统,勇于回答重大时代问题。以史经世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司马迁写《史记》,其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述往事,思来者”。《历史研究》要认真总结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推动史学界时刻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回应重大时代关切,把“为人民做学问”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效果,产生影响。 

  第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坚决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学术乃千秋之事。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坚持质量第一是《历史研究》的家规家风,不容亵渎。要严抓编校质量,严格编审流程,避免路径依赖,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努力打造当代中国学术的一方净土,维护当代中国学术的尊严和体面,为学术界树立标杆。 

  第五,必须坚持开门办刊,将《历史研究》打造成为中国学者、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史学丰、史学精神和史学传统的重要窗口。要通过与国际同行和机构联合举办各类史学学术会议、创办英文史学刊物,将中国史学家以整体和团队的方式,推向世界,扩大我史学成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高翔代表编辑部感谢编委们过去一年来对《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编委们高度肯定《历史研究》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编辑部要在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引领当代中国史学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刘庆柱、周溯源、邢广程、卜宪群、赵文洪、李国强等编委还结合《历史研究》重大选题计划,就当前史学重大理论和前沿问题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李红岩代表编辑部作2013年度工作汇报。《历史研究》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陆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