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中国传统话语中,“故事”就是历史的同义语,英语中“history”的词根也是故事。所谓历史,就是以往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全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而政治是其最为重要的构成。这是因为,在每个历史时代,政治都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所必需的公平、秩序与安全都是由政治结构提供的,经济繁荣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也离不开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活。因此,对于历史上的政治加以解读便是历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政治史路径的优长
大体上说,历史上的政治可分为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史两个方面,前者是人们思想观念发展演进的历史,后者则是特定社会制度与政治过程的总和,这两部历史是密切关联的。周秦以后,中国的政治生活实际上是在观念的规范、约束下发生的。而实际的政治生活又是传统政治思想赖以依存的环境,思想家能够建构起什么样的思想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够从社会政治生活中理解到什么,思想学说的有效性也需要在政治过程中得到验证。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正是在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史这两部历史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发展的。因此,中国政治史便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重要门径。从中国政治史视角切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可以看到其他研究视角看不到的东西。
首先,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以往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主要是从概念入手来分析思想学说的内在逻辑,理解思想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虽然也会联系实际的历史过程,却是把它当作思想史的环境来看待的,关注的是对思想学说本身的解读。从政治史门径入手,虽然也要做上述分析工作,研究重心却是传统政治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相互关系。循着政治史路径,可以追问的是,思想家究竟如何理解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生活,他们为什么会形成那样的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在怎样的程度上应合了现实社会生活,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融入现实政治生活以后,思想主张与社会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什么。
其次,可以使我们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深切关注思想史与政治史之间的张力。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人总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是观念的世界。人们一方面拥有现实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追求理想的社会生活。理想的生活是应该的生活,现实的政治生活是可能的生活,应该与可能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大不小的反差。于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便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弄清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发生机理,导致思想家社会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的原因,思想学说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影响和规范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从政治史路径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能够对这一类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回答。
最后,有助于破解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观念前提,从而在深层意义上追问中国古代政治生活所以如此的原因。社会行动通常是在观念支配下发生的,要认识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治理过程,需要理解其观念前提,洞察“那个社会流行的公共哲学”。因此,秦汉以后历代王朝成败得失的原因也应该从传统政治思想中去探求。从政治史路径切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需要弄清的是,春秋战国以后的思想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规定了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在实践层面,以往时代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从政治史路径切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可以拓展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但不能涵盖思想研究的全部路径。从政治史视角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史研究在本质上属于历史科学,这一路径下的研究成果更多是对历史事实的判断。这种研究既不能替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价值判断,也不能解决政治学研究领域全部的理论问题。有学者认为,“历史政治学研究可以发现概念和理论,通过发展概念和理论, 进而重塑政治学原理体系”。这一说法过高估计了历史研究路径的理论功用。对于生活在现时代的人们来说,理论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于理性思考。当然,我们在思考理论问题时也会反思历史,但归根结底,理论是理性思考的成果,并不是历史本身提供的。更何况,历史研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来规范和指导,研究者实际上只能依据其所秉持的理论去解释历史事实。
第二,虽然中国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但这两个学科之间有着清晰的边界。在思想史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以往的思想家曾经说了什么,他们之所说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所以,当我们在研究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康有为等思想家时,一般不会过多关注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事情。但在政治史研究中,研究者更为关注的却是政治家曾经做过什么,他们的政治行为引致了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而很少把他们的言论作为判断的依据。这是因为,人是需要理由的动物,也是最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的动物。历史上,一些皇帝曾经做过许多荒唐事,但史书中记载他们所说的话却大都是好话,如果以此为根据作出判断,获得的将是倒错的历史影像。因此,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不能把思想史上的议题混同于政治史,也不能用思想史的方法去解读政治史上的议题。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于历代王朝的政治过程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但思想家倡导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直接地转换为实际的政治过程,思想家的道德诉求也未必能够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完整地体现出来。比如,传统儒家说“民为国本”,如果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有秦朝、隋朝那样的暴政,也不会有历代王朝末世的衰乱气象。
第三,循着政治史的路径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为重要的是恰当的研究导向。中国政治思想史总结了以往时代的智慧结晶,不乏有益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思想资源。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它是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却不是我们的未来。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史,目的是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思想遗产,反思以往历史的政治得失,从而提高现实的政治生活质量,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历史的目的不应该是回归历史,也不是以历史为导向,而是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凭借理性来确定前进的方向。
(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