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正蒙》 中“太虚”的天文学含义
2024年02月28日 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28日第2841期 作者:秦晋楠

  提到张载哲学中的“太虚”概念时,学者们普遍认为它的含义非常丰富,且认为它很重要的一个所指与天文学意义上的天、空间有关,并常常引述张载非常著名的“由太虚,有天之名”(《正蒙·太和》)作为立论依据。在这个维度下,张载所讲的太虚既指天空(sky),又指太空(space),甚至更偏向于指后者。宽泛而言,张载所讲的太虚指天球(celestial sphere)和天球而内的所有。

  对于居住在现代都市中、夜晚只能看到漆黑的天且接受了日心说的我们而言,天球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东西。我们对恒星、行星的周日、周年视运动直观经验极少。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抽象几何图示,其中太阳是中心,八大行星按照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它旋转。另外,自有望远镜之后,于我们而言,宇宙在任何意义上都是看不到边的。但是在以张载为代表的古人那里,一方面,大地(地球)当然是宇宙的中心;另一方面,天虽然非常遥远,但这个无限遥远的天本身,其实还是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宇宙的“边界”。毕竟只要认为“天圆”,“圆”这个表述就意味着天有被一个边界围成的形状。不论圆的半径多么大,理论上都会存在一个圆周,因此就会有理论上的圆周之外,世界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无限的。虽然古人可能不会承认“天圆地方”的天不是无限的,但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真正无限大的东西不可能拥有边界,也就不可能拥有形状。而且,因为没有形状,它甚至不可能有几何中心。在这两个差别的基础上,现代人对张载的理解常常会有一个误区。现代人首先会把天与空间联系起来,想到经度、纬度和海拔所确定的位置,以及一系列位置坐标所划定的区域,也即,想到立体几何意义上的空间。甚至会更进一步,在讲述天体运行时往往首先把各种星体抽象为质点。但是古代人是把天与物质(气)联系起来的,地是阴气,天就是阳气。天是个实际存在的球以及球内的所有一切,是它们在运动。换句话说,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天首先是物质而非空间。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很快发现,如果在太空的范围内,张载所讲的太虚具体而言指代的是太空中除去恒星、七政等之外的X。比如他说:“愚谓在天而运者,惟七曜而已。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左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因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太虚无体,则无以验其迁动于外也。”(《正蒙·参两》)如果不在(外)太空范围内而在天空范围内,太虚指代的则是天空中除去风云霜雪、雨露雷霆等之外的X。比如他说:“阴性凝聚,阳性发散;阴聚之,阳必散之,其势均散。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故云物班布太虚者,阴为风驱,敛聚而未散者也。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其聚有远近虚实,故雷风有小大暴缓。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阴常散缓,受交于阳,则风雨调,寒暑正。”(《正蒙·参两》)不过,一个难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个X?

  这个X显然不像是古希腊原子论意义上的虚空(void),它不是非存在(nothing,或the negation of being)。在此基础上,学界还认为这个X其实也不是空间,尤其不是经典物理学意义上的绝对空间(absolute space)。要想精准指出这个X是什么,我们还是需要回到气这个维度上来。

  张载曾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正蒙·太和》)这里可以有两重解读。其一,冰和水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太虚和气也一样,它们也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在这个意义上,太虚指气这种物质的极稀薄状态。其二,水中可以有还没有化成水的冰,太虚中也可以有还没有散为太虚的气(以及气聚成的物)。在这个意义上,水是冰存在于其中的环境,太虚也是气(物)存在于其中的环境。事实上,大部分认为张载所讲的太虚是空间的学者往往都会在他们的论断之后加上一个补充,澄清一下张载所说的太虚不是其中空无一物的空间,而是其中充满气的空间。但是,用空间这个概念来代指“其中必定有物质的空间”或者“空间与物质的和”等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我们承认有空间、有物质,空间就不等同于物质,空间加物质事实上就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两个东西的组合物。就像在古人的世界中,雷电和司南只能是两个东西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辈学者还做了一些“法拉第式”的概念尝试。比如,张岱年认为太虚近似于“空时”(space-time),而这个空时不等于时间、空间;陈来、李存山认为太虚与“场”很相似,这里的场也都不是纯粹的地点、位置,而是空间与物质的统一体。

  用这一统合物质与空间二者以诠释张载哲学中太虚概念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这一诠释向度上,笔者认为太虚还类似于笛卡尔所说的广延(extension)。柯瓦雷在他研究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著作中提到了笛卡尔的广延概念及其在天文学史中的意义,他说,“笛卡尔将广延与物质等同起来。……这一著名的思想蕴含着极为深远的结果:首先就是对虚空的否定”。在笛卡尔看来,广延是本质,物质是实体,广延其实成为了识别某个X是不是物质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如下推论:1.凡是有广延之物都是物质(或物体),2.所谓的空间是有广延的,3.因此,所谓的空间其实是物质,而不是虚空。可以看到,从广延者与物质的等同、广延是实体的本质、广延概念所内涵的对虚空的否定三个方面看,太虚都与广延非常相似。柯瓦雷还说:“(笛卡尔)根本否认存在着所谓‘空间’这种东西,这种区别于‘填充’它的‘物质’的东西。‘物质’和空间是等同的,只能通过抽象来加以区分。物体不在空间之中,而在其他物体之间,它们所‘占据’的空间与其自身没有任何不同。”如果我们套用上引柯瓦雷对笛卡尔的描述来讲张载的太虚,恐怕不仅不会有抵牾之处,反倒会有一种若合符契的感觉:张载也认为物体不在空间之中,而在其他物体之间。他也根本否认存在着所谓“空间”这种东西,这种区别于“填充”它的气的东西。气和太虚(所谓的“空间”)是等同的,只能通过抽象来加以区分。气与物不在“空间”之中,而在极其稀薄、无法用视觉看到的气之间,它们所“占据”的所谓的“空间”与其自身没有任何不同。

  如果错误地把太虚理解为纯空间,那么在诠释“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时就有可能遇到困难。因为从P1“空间中必然充满物质”比较容易推出P2“空间中的存在者不是无”,然而却较难推出P3“空间本身不是无”。而在张载哲学中,对P3的证明与对P2的证明一样重要、一样不容忽视,甚至更甚。当我们用广延代替空间,将张载的太虚诠释为笛卡尔所说的广延后,张载的意思其实是:如果知道P1“(物存在于其中的)广延就是(其他)物(的广延)”,则我们就知道P2“太虚(广延)和气—万物(广延者)一样,它也不是无”。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