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道德的不同评价
2023年07月24日 09: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24日第2697期 作者:陈先达

  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可以截然不同。伏尔泰赞扬中国,说中国人具有完备的道德学说,它居于各门科学的首位。还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莱布尼茨也说,“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已处于道德沦落难以自拔之境,我甚至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人员,前来教导我们关于自然神学的目的和实践”。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则相反,他说: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更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人格,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国家的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因此,“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评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经典中关于道德学说的评价,二是关于封建社会中现实道德状况的评价。关于经典的评价属于学术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关于做人的道德标准和修养的论述,可以传之后世。至于封建社会中人的道德状况如何,当然不能将经典中关于理想道德的论述视为现实。不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道德问题。越来越好或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