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哲学探索的基本经验
2021年08月03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3日第2221期 作者:任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百年主题,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建立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丰功伟业,“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奋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哲学探索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始终不渝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品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坚持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发展中探索的方法论自觉。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伟大主题,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主线是开辟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的最伟大历史性成就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归根到底,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开创中国道路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哲学探索的根本经验。

  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自鸦片战争始180年来中华民族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百年成功实践证明了的真理。鸦片战争以后,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现代化道路。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顶层设计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或因循守旧(如洋务运动中秉持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或照搬西方(从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到孙中山、黄兴、胡适等信奉的主要是“天演”进化论),结果都屡试屡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的希望。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重大转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从此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是中国新现代化道路或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谓“新”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两大特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此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旧道路的中国新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破解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中的系列根本难题,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品格

  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品格,是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进行哲学探索的又一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首先在于它是揭示中国与世界历史运动普遍规律、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体系。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西方唯心史观指导中国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均遭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才准确破解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才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新现代化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道路,也就没有中国成功的现实和未来希望。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次在于它是实践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改变世界的实践为宗旨。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一切源于实践、为了实践,受实践推动、接受实践检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在于它是我们党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奋斗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价值取向。与其他政党的指导思想不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思想表达,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向度的根本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也在于它具有开放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经出场就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经验。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反对不顾中国实际、教条主义地照搬照抄国外马克思主义观点用于中国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哲学探索的重要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经验中得出的基本结论。在革命年代,陈独秀、王明等教条主义不顾中国实际,照搬照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或结论,曾造成中国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中国社会和中国道路的特殊性,要求探索中国新现代化道路的主导思想绝不能简单跨界平移、照抄照搬“唯物史观的外国逻辑(西欧逻辑、俄国逻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冲破陈独秀、王明等人的教条主义,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出场,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外国逻辑”向“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的大转换,开创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革命道路,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奋斗的主题从革命转向发展,因而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主题就让位于对中国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与此相应,“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探索主题从“中国新现代化革命逻辑”向“中国新现代化发展逻辑”转换。

  进入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聚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之问,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探索在交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优秀答卷后,需要在新历史阶段上向时代、向历史、向人民郑重交上现代化全面大考的答卷。全面把握中国新现代化道路的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正成为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成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论和认识论、基于矛盾的“一般与个别”关系、着力分析主要矛盾演化的唯物辩证法等都是这一中国逻辑的必要展开。百年大党哲学探索的经验表明:一种道路,只有转化为哲学表达才能真正达到思想自觉;一种思想,只有转化为道路探索才能真正达到实践自觉。如果说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百年大党伟大实践主题,那么开创“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就是这一道路创新的思想自觉、观念引领和哲学表达。

  坚持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化进程中产生一次又一次理论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哲学探索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成功经验。

  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与《实践论》为标志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矛盾论》为标志的“矛盾辩证法”以及以“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为基本特征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的伟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最大实践成果,就是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逻辑之问,成为指导开创中国新现代化革命道路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与时俱进地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开辟中国新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这一飞跃成果着重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当性和规律性,成为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行动指南。

  作为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总体规律、科学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理论飞跃,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普遍原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最新实际经验结合的哲学表达,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探索的最新哲学指引,是开创人类文明新道路的最新理论形态。

  坚持在发展中探索的方法论自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必须要有方法论自觉。其中,包括问题自觉、立场自觉、底线自觉、路径自觉和体系自觉等。

  问题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理论是问答逻辑,是为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哲学探索绝不能拘泥于从哲学原则出发去剪裁现实,而必须要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坚持从“问题中的哲学”出发才能找到“哲学中的问题”,才能原创地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赖以创新发展的真问题。

  立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分析和解答问题必须要站在中国立场上,从中国实际、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才能让哲学问答逻辑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基于中国立场、中国大地实践和文化的哲学表达。

  底线自觉强调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础、边界和规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始终面对着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话”和辩论的语境。因而,中国共产党哲学探索中的任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都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不是“后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的,都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原则和底线规范。

  路径自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然具有的实践路径、文化路径和大众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不仅需要与中国实践经验结合,而且需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与大众化路径结合。教科书范式、原理阐释范式、马哲史范式、文本—文献解读范式、部门哲学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出场学范式等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的主要路径。

  体系自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重新建构。学术体系包括新的概念、范畴、原理、方法、结构形态的出场;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框架的布展和建设;话语体系包括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资源和建构;评价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呼唤我们党肩负起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重任,以作为指导党在这一时代奋斗的哲学思想引领。全球大变局正在推动“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标志,它站在新时代中国立场上以中国精神、中国视域、中国风格、中国特色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地上、基于中国时代和文化根基重新出场,进而推动从研究议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立场(从国外马克思主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到书写身份(“学徒状态”到“当代作者”)、出场路径(中国实践、文化和大众路径为主)、出场形态(中国话语)等一系列相应转换。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