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神经科学推进华文教育研究
2021年08月03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3日第2221期 作者:郝瑜鑫 陈雪婷

  传统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晰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习者已产出的中介语语料(自然输出语料或控制性输出语料),即是product(产品),而非processing(加工),如依靠中介语语料对偏误、习得顺序、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传统研究范式强调的是对中介语这个产品的静态离线研究(off-line),而非对中介语加工过程,即使用中介语理解、产出的在线(on-line)研究。这样的非实证研究范式未能进一步探索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

  近年来,基于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手段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学者们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采取脑电和脑成像技术对二语习得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线、实时加工二语的神经认知机制。在认知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语习得研究应紧跟国际研究前沿,借鉴和利用认知神经科学的范式,增强学科建设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为例,国际上使用该技术对二语加工进行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强劲的趋势。ERP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反映了认知加工过程中隐性的大脑神经元的实时电生理学指标,具有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和在线实时连续测量的特点。

  语法是二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与习得形态丰富的语言不同,在习得汉语的句子时,除了句法规则,语义和语用系统的习得也颇为重要。当前,国际上已经有学者开始使用ERP考察句法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其中有研究发现,在句子中表达相似的信息时,使用不同语法化程度的语言装置,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加工机制。如在具有时态的印欧语中,加工时间信息时运用了形态句法机制,而在没有时态的语言中,加工语义丰富的时间副词运用了词汇语义机制,加工高度语法化的体标记则运用了形态句法机制,尽管两类句子所表达的时间信息相似。以上研究的理念和范式为汉语二语习得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可习得性是第二语言加工研究的问题之一,二语者能否习得目的语,能否达到类似母语的语言加工水平,都有待于解答。仅通过对学习者离线结果的观察,可能无法回答上述问题。例如,二语者若在某些测试中得到了高分,这个测试结果并不意味着二语者具有类似母语者的加工机制,因为我们很难判断他们依赖于语言能力还是显性语言知识,也无法得知他们语言加工的自动化水平。现有理论认为,影响二语句法加工的因素有年龄、二语水平、第一语言与二语的相似性、学习环境、句法结构难度等。华侨华人学习者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习得汉语的优势,这可能会对其加工机制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成语言加工水平自动化的快速获得。ERP就为探讨华侨华人学习者的句法可习得性问题、了解其汉语句法加工的认知机制提供了突破口。

  在针对句子加工的ERP研究中,实验范式上常使用违反范式,特定的语言违反句子相对于正确条件下的句子会对被试形成更大的刺激,某些特定的刺激会引发典型的可预测的ERP模式。与句子加工相关的母语ERP研究中,主要有N400、P600、AN等ERP成分。

  N400是在400毫秒左右的时间窗口引起的负波,主要与语义违反相关,语义联系、词频等的不一致都可能产生N400。P600是刺激呈现后500—900毫秒的正波,通常反映形态违反、句法加工复杂度等。AN(前额负波)会出现在不同的时间窗口。学者们认为,不同时间窗口的前额负波是由不同刺激引起的,出现在100—300毫秒的早期左前额负波(ELAN)由词类违反引起,而出现在300—500毫秒的左前额负波(LAN)则由形态句法加工引起。此外,在语法违反中,会引起ERP双相模式(biphasic ERP pattern),即引起LAN伴随着P600。

  N400通常作为词汇语义层面的ERP指标,P600、AN则通常作为句法层面的ERP指标。但文献显示,不同类型句法违反所诱发的早期负成分不完全相同,这与词汇语义信息在加工中所起作用的程度有关。若对词汇语义依赖比较多,在潜伏期和头皮分布上更像N400。结合汉语的特点,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但有些词类虚实不明,虽然定为虚词,但是仍有一些词汇语义处于语法化的过渡状态,也有可能导致N400。在二语加工研究中,通常以母语加工的成果为参考来讨论二语加工。要了解华侨华人学习者的汉语句法加工机制,就需要以汉语母语加工为参照,这也是华文习得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展开的方向。

  除了第一语言加工外,已有的二语加工研究也为我们带来启示。相关研究表明,在语义违反句中,二语者也出现了母语加工中所引发的N400,在句法违反条件中则经常引起类似母语加工的P600成分,但在二语者加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ERP潜伏期延迟,波幅较小。在一些二语句法ERP研究中,对同类型的刺激,会引发不同二语水平的学习者不同的ERP成分,如低水平学习者引发N400,而高水平学习者则引发类似母语者句法加工的P600成分。这说明了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ERP效应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P600甚至在某些研究中被当成了类似母语加工的标志。二语者在不同水平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句法加工策略:从词汇语义到句法加工,即在加工较为复杂的句法信息时,低水平二语者更依赖于词汇语义,高水平二语者则依赖句法结构。

  结合汉语语法和语义的特点,我们不妨作出大胆假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与印欧语系语言二语学习可能不同。当然,这些假设都需依托于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来证实或证伪。目前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已具备建立成熟学科理论体系的条件,二语习得研究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鉴于其跨学科的特点,应该跟紧时代步伐,吸收认知神经科学成果,基于实证研究范式进一步规范二语习得学科的理论性、科学性建设。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基于句法标注语料库的汉语中介语句法发展计量研究”(21SKGC-QT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