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信仰”
2019年07月30日 08: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30日总第1745期 作者:刘月文

  在1932年用德文出版的三卷本《哲学》中,雅斯贝尔斯首次提出“哲学信仰”的论说。在之后的《理性与生存》(1935年)、《生存哲学》(1938年)、《哲学信仰》(1948年)以及《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等著作中,他继续充实和完善他的“哲学信仰”思想。在《雅斯贝尔斯哲学自传》中,雅斯贝尔斯提出:“从我的《哲学》开始,我公开倡导哲学信仰,将它看作整个哲学学说的意义。”叔斯勒这样总结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更广泛的意义上,雅斯贝尔斯的全部哲学都可被理解为‘哲学信仰’。”“哲学信仰”是理解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的一把关键钥匙。

  雅斯贝尔斯一直致力于将哲学从“自我遗忘”的颓废状态中拯救出来,试图让哲学担负起“面向存在大全的超越”之重任。在他看来,哲学源于人类对自身终极境况的超越性沉思,哲学必须作为它自身而获得新生。“哲学不能是科学,既不是各门科学中的一门,也不是科学世界观;哲学只能是存在论,而且只能是存在哲学。”在雅斯贝尔斯那里,哲学是自我设定的东西,哲学化的终极目标是“生存”,哲学与生存哲学是同一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内在行为,它“诉之于自由,是对超越者的忘我召唤”。生存哲学的核心主张就是以自身为起源,以超越为根据。对雅斯贝尔斯来说,哲学是一种整体的思考,必须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哲学既不是单纯的可供理解的普遍客观知识,也不是对基督信条和教义的信仰,而是一种“源于自身的信仰”,一种独特的“哲学信仰”。

  “人是在世界之中自由地仰望上帝的存在。”现代人由于与传统的断裂而失去了“自我的根基”——“信仰世界”,生存哲学的使命之一就是重建现代人曾经失落的“信仰世界”,实现“真正自我的复归”。生存哲学就是“对人(或现代人)的关切”。信仰是对存在的明晰而自觉的确信,其中充盈着“热烈而不息的爱”;信仰是原初的,对它来说不再需要任何理由。哲学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表达信仰的特殊方式。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解,哲学本身就是个体的信仰行为,是个体自由的产物,而并非社会性确定的条件所致。一言以蔽之,“在人性与神性的张力中热烈地伸展着人的自由,是‘哲学信仰’托底的秘密”。对雅斯贝尔斯来说,“哲学信仰”是一切纯粹哲学思维必要的起源,没有信仰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没有信仰的哲学家不是真正的哲学家。他讽刺一些反哲学论者,“披着哲学的道袍,却转身反对哲学”,他们否定了哲学,也就失去了哲学的信仰。

  “哲学信仰”是人的自身理性与信仰的统一,是“出于人的基本自由与抉择而趋向或信仰超越性存在”。“哲学信仰”是源于它自身的信仰,给人以超越的启示和引导,使人“返归自身,改变自身”,并最终超越自身。面对信仰的荒芜,雅斯贝尔斯的用心在于,使人们重新关注哲学的超越的原初意义,重新找回和确立个体性生存对存在的确信。“生存必然是超越的,这原本就是生存的结构。”雅斯贝尔斯不满海德格尔思想的内在性,主张哲学的超越性,认为哲学就应以“面向存在大全的超越”为旨归。既然哲学是靠信仰而生存的,那么一切哲学都可视为是对对象性的超越。在雅斯贝尔斯那里,“哲学信仰”是一种没有教会、没有社团、没有信义的信仰,是一种无遮蔽的、坦诚的、开放的信仰,“是为了自由而勇于超越的信仰”。“谁生活在哲学信仰中,谁就不得不坦荡于自身的脆弱和孤独中。”哲学信仰就是对超越之存在的执着追寻,就是坦荡的、无条件的超越者信仰。“当我真正地是我自己我才面对超越者时的处境。” 在雅斯贝尔斯那里,超越者就是存在自身,是生存为之的哲学信仰的超越表达。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信仰”,既区别于宗教信仰也不受科学的管束(“哲学既少于科学又多于科学”),是思想者自身与其思想融为一体的主客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现实。他一再强调,信仰绝不意味着非理性,哲学信仰是理智哲学,其意义即在于确立一种信仰的理性态度。按照他的理解,哲学是对“一”的信仰,哲学的“一”虽具有超越的神性,但毕竟不是上帝,而是作为理性观念的“超越者”。“‘理性’经由阐明世界、自我之有限本体的界限,为信仰的存在保留位置。”“哲学信仰”是理性而明晰的自我显现与确信,理性本身就是哲学信仰的核心内涵之一。“在哲学信仰的建立中,理性使生存面向超越者,确保生存之信仰的理性本身。”

  作为基督教的信徒,雅斯贝尔斯承认上帝是不可证明的存在,但他的哲学信仰追求的并非上帝或其他人格神,而是具有超越性的存在自身。“上帝或上帝存在不是构建哲学信仰的前提和基础,上帝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真正的存在。”在“哲学信仰”中,雅斯贝尔斯用“生存”替代基督教的“灵魂”,用“超越”替代基督教的“上帝”,有意识地与宗教信仰作出区分。“当我抛弃自己和世界而与神性神秘合一时,我就已经不是相信什么了。”诚如学者梦海总结的那样,雅斯贝尔斯“哲学信仰”的意义和贡献在于,经由大全的根本知识和哲学的基本操作方法,把不可言说、不可思维的非对象性信仰真理显现给人的有限思维,从而达至信仰的自我理解和传达。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