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道德原则的理性追寻者
2016年11月01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日第1078期 作者:文贤庆

  从西方道德哲学发展史看,道德哲学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古典道德哲学、中世纪道德哲学和近代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作为近代道德哲学的主要代表,不仅异于古典道德哲学和中世纪道德哲学,也有别于当时流行的经验论道德哲学,它开创了独特的义务论道德哲学。以英国经验论为代表的道德哲学大多主张,道德源于人类本质中的情感要素;而理性论的代表康德认为,以情感为基础去寻求道德的正确性最终会使道德的标准落于情感欲求的经验对象上,而对经验对象的欲求却千差万别,因此,道德的正确性标准只能来源于人的理性。

  如果道德源于人的理性,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这种理性道德?与经验论者试图从人类情感具有的共同特质或人类社会应该具有一般社会规则出发认识道德不同,康德相当严苛地表明,道德只能来源于人自身通过理性而规定自身的善的意志,他称之为“理性的命令”;这种命令是我们作为理性人必须遵守的一种义务,他称之为“绝对命令”。其理由在于:第一,绝对命令来自人的理性,而不是来自于主观任意或外在的权威,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就它们本身而言是善的,它表达的是我们有好的理由去做某事的客观原则。这区别于假言命令以某个外在的目的为条件而仅仅把理性当做工具性手段。第二,绝对命令是无条件和无限定的理性要求,其无条件性和无限定性根本上源于它出自理性这个本质特征。在康德看来,在具体情境中我们把“不要撒谎”、“禁止杀人”等作为绝对命令原则,根本上是因为它们是理性的不矛盾性所要求的。当批评者试图通过“不要撒慌”、“禁止杀人”等道德原则都存在例外表明绝对命令原则为虚假时,把“不要撒谎”、“禁止杀人”看作是具体的道德要求和把它们看作是绝对命令这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前者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对一个具体行为或一类行为的判断,但后者要求的是对实际可能的各种复杂性都有充分的考虑;前者是就原则内容具有怎样的性质而言,而后者是就道德原则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而言。第三,绝对命令作为理性命令,并不意味实践中必然遵从。因为绝对命令表达的是理性人应怎样的理性要求,所以它虽然在任何实践的情形中都表达了我们有一个好的理由去做某事,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在实践中总是把理性要求置于感性要求之上。亦即如果我们是完全理性的,那么我们应按绝对命令行动,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是康德道德哲学的特征。按照康德的说法,理性是生命存在者的自然禀赋,其“真正使命必定是产生一个并非在其他意图中作为手段、而是就自身而言就是善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康德认为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享有尊严的人格。对于享有尊严的人格而言,形式上,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准则都应像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享有普遍有效性;质料上,每个理性存在者的理性本质作为目的是一切相对和任意目的的限制条件;完备性上,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准则都应从自己的立法出发而与一个作为自然王国的目的王国协调一致。因此,基于绝对命令所要求的理性无条件性,享有尊严的人格在理性的指导下必须把道德表现为意志自律的原则。在意志自律的性状里,道德要求是行为者自己基于理性的本质而施加于自身的,行为者既是法则的制定者,也是其服从者,并不存在一个更高的外在权威者。对康德而言,只有以自律为立法依据的普遍形式才是道德的原则,然而,人不但具有理性而且具有感性,所以人的意志并不必然按照自律的原则行动。就人的本性总是受感性影响而言,虽然我们可以做到意志自律,但它总是被看作带有强制性的义务。不过,在康德这里,义务的强制性仅仅来源于人自身,是理性对于感性的摆脱。正是在人性内部,人格因为理性战胜感性而主导意志,才获得了崇高的尊严,理性因此具有敬重感而给予行为一个动机。

  诚然,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纯粹理性按照普遍的形式为自己立法,但这样一个普遍法则形式如何作为道德法则却并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问题。按照康德的看法,道德总是关联于经验目的,而经验目的总是有条件的他律。那么,一个自律的原则作为道德原则要关联于经验目的是如何可能的呢?按照康德的说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道德原则看作是先天综合命题。什么是先天综合命题?它具有先天知识和综合判断的特点。在康德看来,“先天知识”指那些“不依赖于任何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它们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综合判断”指谓词外在于主词的那种判断。因此,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指用不依赖于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去认识不同的概念组合。对于道德原则来说,康德试图要做的是,寻找到普遍必然的道德知识,然后进而说明道德经验。康德相信,如果我们有道德,那么道德的命令就应该是绝对的,绝对的命令要求自身为善的那些目的,这样的目的不可能通过感性经验获取,而只能在理性中寻找,理性通过先天的概念分析,就可以给出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

  总结康德有关道德哲学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康德认为,道德原则必须是通过先天综合而得来的知识,在方法上我们称之为寻找道德原则的先验方法;而我们每一个人通过理性认识和实践这种道德原则就可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暨道德文化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