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超越人们想象的广度、深度、速度和力度,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前所未有”全面阐述了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互联网发展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调整是前所未有的,给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包括互联网技术使用在内的网信事业建设,业已成为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擘画了网络强国建设的理论图景和实践图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鲜明的理论品质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丰富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第一,网络强国建设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就从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高度、治国理政的深度以及民生福祉的效度等维度,深刻阐发了“党管互联网”的重大政治原则,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了领导基础和组织原则。第二,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上,以对标对表中国式现代化重大任务的方式,厘定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方向。在此基础上,按照“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五要”重要要求,科学规划网络强国的基本要素和战略目标,从而构筑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第三,网络强国建设的行动要求。网络强国建设是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进程中的国家治理建设,需要遵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依法治网、坚持正确网络安全观、坚持防范风险和促进健康发展并重,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五坚持”,厘清了网络强国建设具体“怎么办”的问题。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以信息化推进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框架和具体举措,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态势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第四,网络强国建设的国际主张。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四项原则”,携手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国家之间的交互界面以及合作机制出现重大变化,“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将深刻地影响全球,更加有利于为世界谋和平发展、为人类谋文明进步。第五,网络强国建设的方法路径。加快网络强国建设,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好安全和发展、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整体推进网络内容建设、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各项工作。”上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现代化进程中的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系统规划、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的方法论指引。
鲜明的理论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其一,鲜明的时代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信息化变革带来重大机遇和深刻挑战,需要对新阶段、新境遇下的国家治理作出新判断和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正是对此状况作出了新认识,体现了党对信息化时代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性把握。其二,厚重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指引。网络为民、强国利民,坚持从民生福祉、社会安全的角度,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出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尊重网信发展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性的高度统一。其三,能动的实践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既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植于中国的沃土,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进程中,这一思想是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武器,同时也是指引未来实践、确保网络强国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取得重大成就的可靠保障。其四,独到的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前人没有遇到过、西方有关理论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以新的理论创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实践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在信息化条件下超大规模社会实现网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路径。其五,包容的人类性。携手构建全球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倡议,以及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网络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五点主张”,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出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谋划以及对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信息化是一个世界级趋势,也是一个“暴风眼”式的风口。面对信息化引发的经济社会实践结构的重大变迁,如何科学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亟待突破性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网络强国的图景,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展开图景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图景和能力图景,也是治理结构与功能持续优化以达成治理愿景的信息化治理图景。网络强国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从匹配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刚性层级治理体制逐步迈向信息化时代扁平化交互式合作治理的转型升级过程。从社会成长的角度看,这样的进阶过程,不仅关注如何持续强化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更加聚焦如何有效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政府能力、社会发展和文化认同指向,以建设强大国家、美好社会。从国家与社会的交互效应看,网络强国建设是通过正确的引导、科学的规划、有序的组织和持续的努力,构筑一个经过信息化浸染和浸润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深度“解放状态”,从而不断推进实现人的主体性和全面自由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研究”(20AZD0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