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他省无此戏也”——关于黄梅戏起源
2023年12月08日 1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8日第2790期 作者:梅杰

  在谈论黄梅戏起源的问题上,近些年来有学者一再引用“他省无此戏也”。其实,天柱外史(即安徽籍学者程演生)《皖优谱》一书中出现的“他省无此戏也”,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为陆洪非及安庆方面所知,且已多次引用,并非新史料。徐章程在《黄梅戏艺术》上发表《安徽黄梅调源于黄梅时节采茶调》一文,为了证明安徽黄梅调源于黄梅时节采茶调,首先就要推翻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于是引用“他省无此戏”论,原文如下:

  民国考古学家、教育家程演生的戏曲史专著《皖优谱》的《引论》中有如下记载:“今皖上各地乡村中,江以南亦有之,有所谓草台小戏者,所唱皆黄梅调。戏极淫靡,演来颇穷形尽相,乡民及游手子弟莫不乐观之,但不用以酬神,官中往往严禁搬演,他省无此戏也。”由于侵华日军占领安庆的时间是1938年,该记载内容可能是1938年之前安庆地区和江南地区“黄梅调小戏”的受欢迎的程度。程演生的“他省无此戏也”,包含两层意义:一、“黄梅调小戏”是安徽省独有的,不是从外省引进的;二、“黄梅”二字不可能是外省的地名,否则与第一层意义相矛盾。可以肯定,作为一个见识多广且精于戏曲研究的学者,程演生不可能带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把一个“戏极淫靡”的剧种说成是安徽省独有的。所以,程演生的“他省无此戏”论,直接否定了外省“黄梅地方的调”的传说。

  《皖优谱》1939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署名天柱外史。有学者统计,“《皖优谱》一书,按行当分类,对一百七十八位皖籍优伶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从艺经历、艺术造诣及贡献等方面均有详细记载”,对于研究安徽戏剧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在《皖优谱》的引论中,程演生勾勒出数百年来安徽戏曲的流变史,他说:

  五百年间,凡数变矣。明嘉靖时,池、太则为余姚腔。嘉靖以后,青阳、徽州、石埭、太平则为弋阳腔,而且变化之。迨至万历、天启,皖上徽州又习吴音,尚昆腔,降及盛清,安庆取二黄腔,创制新声,由石牌腔或枞阳腔之高拨子腔,成为徽调。先达扬州,继抵北京,又复融合京秦,归纳徽汉,遂成为京二黄调,百数十年来,遂以声倾天下至今不辍。

  遗憾的是,这里丝毫没有提及黄梅调或黄梅戏。《皖优谱》作为一部研究安徽戏剧的专著,甚至从未正面提及黄梅调、黄梅戏,更没有收录一位黄梅戏人物的资料。何以至此?只有一种解释,在程演生看来,黄梅戏并不是安徽的戏曲。如果程演生认为黄梅戏是安徽的戏曲,如此皇皇巨著,能不记录么?

  那么,《皖优谱》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一次“黄梅调”的呢?是不是如徐章程的理解,“他省”指安徽以外的省份呢?这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点读史料。

  《皖优谱》的引论是通过摘录戏曲著作的文字,予以点评的方式展开研究的。通过检阅原书,我们发现,到了原书第六页,程演生开始引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以此引入“二簧腔”的考证问题。由于程演生认为“二簧自是二黄,正以地望得名”,才引入到对源自于地名的“二黄”的考证。程演生在《皖优谱》中说:“不过清代湖北省属有黄州府,黄陂、黄冈、黄梅等县,不知究指何黄。”由于涉及湖北黄梅县,程演生才转入到这一段对黄梅调的记述。这也说明,在程演生看来,黄梅调的黄梅一定是指地名黄梅,也就是他前文提到的黄梅县。

  程演生写这段文字,只是表明他注意到安徽人开始唱黄梅调,而这个黄梅调与“二黄腔”没有关系,借此说明“二黄”的“黄”与湖北黄梅县没有关系。那么,“他省无此戏也”则是指湖北省外无此戏,这种戏到了省外,如安徽省,只会遭到官府禁演和驱逐。程演生对黄梅调也有成见,弃之如敝屣,称其“极淫靡,演来颇穷形尽相”,自然不会将这种戏视为安徽戏,更不会写入他的《皖优谱》了。如果他视“极淫靡,演来颇穷形尽相”的黄梅调为安徽本土戏曲,绝不会生出如徐章程在读“他省无此戏也”时的那种自豪感了,甚至不可能说出这句话来,而会迫不及待地撇清关系。

  “他省无此戏也”,是指湖北省外无此戏,这也就很能理解为何程演生的《皖优谱》对黄梅调不做任何记录,只是在考证“二黄”这个问题时,不得已提上一笔,且不忘把这个外来剧种踩上一脚。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