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2023年10月20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20日第2755期 作者:记者孙美娟 通讯员陈瑾 杨璐

  本报讯 (记者孙美娟  通讯员陈瑾  杨璐)10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主办,外文出版社承办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出席活动并致辞。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丰富的思想脉络、从理念到现实的重要实践。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结合《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就“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和合大同的共同命运观、富民厚生的合作发展观、多元共生的文明互鉴观,在着力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致力提升各国民生福祉、注重实现各国和谐共荣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强调,中国外文局将继续发挥综合传播优势,与各国同行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惠及世界、造福人类的精彩故事,为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通过视频方式参会,并充分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习近平谈“一带一路”》阿拉伯文版图书出版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世界遭受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侵害的关键时刻提出的历史性倡议,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国际合作的平台,而且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内推动各国就实现人类社会的福祉、和平与安全进行对话和共享,从而使人类社会能够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与风险。
  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哈桑内·哈达姆结合自身见证“一带一路”倡议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分享了感悟。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源于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化,最核心的原则是互利共赢、互学互鉴、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等,这些倡议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彻底颠覆了过去一直存在的“强权即真理”的认识。“一带一路”能够弥合不同国家间巨大的知识和技术差距,为增进各国合作提供了新空间。
  秘鲁驻华大使马尔科·巴拉雷索肯定了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全球性倡议,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实现提供了蓝图,同时也是不同文明合作的主要平台和公共产品。秘鲁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伙伴,也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朋友圈”成员,秘中两国之间关系务实、全面、互信,将携手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和平繁荣、合作共赢。他相信,《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的出版,能让世界上更多读者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和实践成果。
  科威特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中东国家,也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科威特驻华大使贾西姆·易卜拉欣·纳吉姆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周边国家共同实现和平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过去十年里,科威特与中国的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双方领导人互访更密切,中国企业帮助科威特建设了多个项目,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获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双边贸易额取得新高。希望科威特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继续加强,合作继续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建国家之间建立了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增进了共同利益。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使货物和人员流动更为高效,同时也将巴基斯坦和其他区域连接起来,使它成为全球商业的重要参与者,改善了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为巴基斯坦开启了繁荣的新时代,创造了更为光明的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重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一带一路”使中国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国家接轨,重构了中国经济,节约了人和人、地区和地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易成本。“一带一路”还帮助发展中国家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路径,探索了“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了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是对持续不断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西方利益相关者和组织的有力回击。”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国际传播专家大卫·弗格森明确表示,繁荣不是投票投出来的,实现繁荣的唯一途径是为之奋斗。实现小康生活、打开繁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的基石正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深刻的解析,在《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这部著作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