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023年05月09日 10: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9日第2645期 作者:何瑾瑜 李志忠

  目前,掌握本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成为各国人民实现个人发展和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人民扩展交际范围、提高交际效能、畅通信息获取渠道,进而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桥梁。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对于个人发展、民族进步乃至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言都意义重大,是各民族平等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助力。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族人民“一个也不能少”的现代化。只有每个民族都得到充足且长远的发展,才能使整个中华民族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是提升人民的个体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让各族人民接受平等且高质量的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是各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前行、公平享有现代化权利、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能力是个体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基本能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的重要工具,尤其是促使少数民族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模式从被动“输血式”向自主“造血式”转变的重中之重。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并不冲突。少数民族群众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好发展,满足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全国各民族同胞一同迈向现代化,共享发展机遇,进而平等地参与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事务。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彼此协调统一。人的全面发展能较大程度激发当代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特别是劳动力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可以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各族人民都有迈向富裕的能力,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人类个体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是连接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语言文字的功能和属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事业是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群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走上现代化道路,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富裕。目前,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能否满足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各民族能否获得均衡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解决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正是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断丰富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人民的物质需求要得到满足,而且精神文化层面也要富足,因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语言能力可以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端都发挥有效作用。语言“扶贫”和“扶志”的经验,印证了语言对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双重价值属性。一方面,物质富裕需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助力。少数民族通过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获得信息和技术,从而增加收入,获得更广阔的人际资源。另一方面,精神富裕更需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助力。少数民族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开阔眼界,接触更多的信息和不同思维方式;并能够获得技术和知识,增加向上提升的可能和动力;还可以接受更加多元的文化浸润,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既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而语言文明又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是助力公民实现个人幸福的重要途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提高公民收入和社会交往水平,拓宽公民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加公民的知识量,进而完善主观幸福感。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以语言和谐为桥梁和纽带。语言和谐是指在一个多语言社会中,不同民族的语言既不相互冲突,也不相互排斥,而是能够互补互利、和谐共存。构建语言和谐的目的,是让不同语言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确保不同语言既能平等共存,又拥有相对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费孝通曾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以此说明中华民族是通过历史上多民族不断接触与融合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会使不同文化和语言自然地进行互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使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反过来不断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和繁荣多彩。只有少数民族文化自身不断地更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各族人民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共生共荣,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尊重与理解,会更好地促进和谐语言生态的构建。构建和谐语言生态,能够增进民族团结,铸牢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