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北作家群”海外译介方兴未艾
2023年02月15日 10: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5日第2590期 作者:梁波

  所谓“新东北作家群”,是指近年来获得中国文坛认可的一批东北籍青年作家,主要有“70后”的贾行家、赵松和“80后”的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他们集中化的叙事主题和美学风格不断被标记出来,且已经获得了读者和文学批评家的更多关注与期待。“新东北作家群”概念首次出现于2018年底,随着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积极推进和海外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关注的日益增多,“新东北作家群”引领的中国“东北叙事”成为许多汉学家眼中的“中国现代经验辐辏点”,也是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

  海外汉学界关注东北现当代文学

  海外汉学界对中国东北现当代文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的“东北作家群”。彼时大量东北青年因家乡遭受侵略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在外,他们通过文学创作展现出流亡中的痛苦遭遇与渴望通过革命抗争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现代经验相重合。自1942年伊文·金(Evan King,即曾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的Robert Spencer Ward)译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起,对中国东北现当代文学的译介、研究就成为了北美汉学界关注的对象。

  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最初10年,汉学界尤其关注“东北作家群”中的萧红、萧军、端木蕻良。在译介方面,三人的代表作几乎都被涉及。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等有英译本,主要译者即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大连丸上》等也有英译本,主要译者为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和葛浩文。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鴜鹭湖的忧郁》《风陵渡》等则被李欧梵等人翻译成了英文。在研究方面,葛浩文对萧红、萧军的研究是典型的传记批评;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柯文(Paul A. Cohen)、李欧梵等对萧军的研究,基本都是通过重建历史语境去阐释作家作品;王德威等对端木蕻良、萧军的研究,则试图在突出文化、政治表达的同时兼顾抒情性与汉语审美;等等。

  近十余年间,海外汉学界对中国现代东北文学的译介,呈现出一种所谓“满洲叙事”与“东北叙事”相互纠葛的情况。很多相关研究转向关注伪满时期的作家作品,以及在所谓“满洲”地理空间中的政治纠葛。另有部分汉学家更为关注出生于东北但长期在海外生活的作家的乡愁抒写以及中国作家迟子建笔下的原生态文化,其《额尔古纳河右岸》《原野上的羊群》等10余部小说,目前均已有英译本。

  随着双雪涛等东北青年作家在文学赛事、网络平台上渐露锋芒并获得文学类期刊的肯定,“新东北作家群”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再加上双雪涛的小说《刺杀小说家》《平原上的摩西》等得以成功影视化,北美的多位汉学家、翻译家开始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并于2022年4月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举行了学者、译者与作者双雪涛的三方对谈。

  有关译介活动进展稳定

  当前,“新东北作家群”作品的海外传播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新东北作家群”作品的英译活动,仅仅是稍微晚于有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获得认可的时间,二者几乎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另一方面,“新东北作家群”是一个至今尚未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话语概念,而相关作品的海外传播也正在发生中,二者都处于进行时。

  2015年,《收获》杂志刊载了双雪涛的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同年,《人民文学》杂志的英文版Pathlight刊载了双雪涛的另一部作品、短篇小说《大师》的英文版。2020年,随着“新东北作家群”概念的基本确定,翻译文学类刊物Asymptote(汉译《渐近线》)译出了双雪涛的另一短篇小说《白鸟》。202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国际版权中心先是将《平原上的摩西》一书输出到意大利,委托主动提出合作的意大利独立出版社Atmosphere libri出版该书,后又将这本书的英文版权交托给美国著名文学类出版社——亨利·霍尔特出版社。亨利·霍尔特出版社将《平原上的摩西》《光明堂》《飞行家》三部小说译成英文,合为一部小说集Rouge Street(即《艳粉街》),并于2022年4月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双雪涛已有5部小说被译成英文出版,“新东北作家群”中其他几位作家的作品虽然还没有完整的英译本,但有关译介工作也正在稳步进行中。上海译文出版社国际版权中心计划重点译介郑执的长篇小说《生吞》。据悉,双雪涛小说的译者Jeremy Tiang正在翻译郑执、班宇二人的小说;而北美汉学家、翻译家迪伦·利维·金(Dylan Levi King)也在研究“新东北作家群”的同时翻译班宇的小说集《冬泳》。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代表作都将拥有较为完整的英译本。且从刘慈欣等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经验来看,“新东北作家群”很可能具有较强的海外传播潜力。

  就目前已知的译介、研究来看,“新东北作家群”至少在四个方面引起了海外读者、汉学家、翻译家的注意。第一,海外读者普遍意识到这是中国的“80后”作家首次被译介到英语地区。许多书评都谈及,相较于一些更年长的作家,双雪涛所描写的当代中国城市故事更令读者感觉熟悉和真实,更符合他们希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期待。第二,由于“新东北作家群”主要描写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沈阳市)在市场经济转型后所经历的“阵痛”,这尤其引起了读者对一些与美国东北部地区汽车工业城市有关的事件的联想。大型工业城市的兴衰对比等似乎很容易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情。第三,相较于国内学者称“新东北作家群”恢复或重启了现实主义传统,目前北美地区的文学批评界更关注双雪涛小说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混杂的风格。第四,严格来讲,英文小说并没有中篇小说这一种类,因此有关文学评论不得不将小说译本称作mid-length novel或novella,甚至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的zhongpian xiaoshuo,并将双雪涛中篇小说集英译出版的事件视作一种“试验”。

  概而言之,海外对“新东北作家群”的关注焦点是以其自身的价值立场和文化反思为基础的,与国内文坛关注的焦点和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并不一致,因而,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但透过“新东北作家群”作品海外传播的即时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发生的文学以及文化现象已经成为海外读者与汉学界关注的焦点,因而我们应对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