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和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握其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观当今世界政治百花园,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话语建构与民主实践路径的统一,是言行一致的民主形态。这是因为,它始终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逻辑起点与政治底色,始终将人民民主贯穿全过程作为突出特征和发展要求,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民主发展的根本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起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建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如何理解“民”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民主是各国民主的根本分水岭。中国共产党提出人民民主话语并取得民主实践成就,在国家建构与政治发展中始终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集体进步共享、国家现代化实践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人民”既包含对于人民群众个体权利的尊重,也强调人民整体这一系统性“全主体”概念,对人民群众个体权利的尊重又统一于“全主体”之中。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全过程意义上的人民民主作为民主政治的主要议题,避免以自由之名虚化平等、以理性之名架空民主。
人民性反映于“全主体”。全过程首先强调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人民主体性和个体权利的统一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因循这一理论逻辑,从权力归属到权力行使、从权力委托到权利保障,人民始终居于主体地位,并以国家宪法的形式明确下来,坚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广泛、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现实政治运行中,“人民”是制度主体和目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保证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权力始终为人民所用,保证了民主不受个别利益集团操控、不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保证了人民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进而保证了人民主体性和个体权利的统一。最广大人民享有最广泛权利,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大民主优势,也成为世界民主史上罕见的成就。
人民性也反映于“全领域”。人民民主的覆盖面广泛多元,涉及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方方面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中谋求个体的独立自由,到新中国成立后从实现温饱中获得生存权和发展权,从改革开放后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权利共同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充分共享国家发展各个阶段的成果,人民权利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设计和运行,使得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和人民参与的广泛性、持续性统一起来,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真实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初衷在于强调它相对于选举民主的全过程性。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完整制度程序构建和完整参与实践落地的方式,全过程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功能,也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托“完整制度程序”。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民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并对全国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作用”提出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基本政治制度,着眼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以制度化的方式在内容和程序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托“完整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全链条是指所有环节都应充分尊重和吸纳最广泛的民意,全方位是指所有领域都应容纳和引入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全覆盖是指民主的整个过程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过程贯通的方式,对于权利的维护和权力的规范双管齐下,既有效确保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也致力于保证人民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得在民主的不同环节、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人民都能真切地感知依法当家作主的力量。
双“完整”凸显中国民主实践的全周期比较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以“选票”为唯一导向,而以“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为实绩导向。区别于“一选定终身”的形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强调在过程中解决问题,有效维护全体人民的真实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和制度化,让监督和制约贯穿于整个任期,让民意表达贯穿于整个执政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全周期,决策各阶段都需要征询公众的意见,民意真正贯穿于决策和执行的整个过程。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话语和实践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即实现“言行一致”的“真民主”,原因之一是话语引领者和实践主导者对于民主的理解高度一致,制度设计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中国共产党既是民主话语的建构者,也是民主实践的引领者。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方向、尽展所长、协同高效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备持续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向、路径和效能。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定位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展开,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向。党的领导也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实现。一是建立健全了党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了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了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党通过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凝聚力。三是党通过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走上法治化道路,强调人民监督的重要渠道和作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健康发展筑牢防线。党的领导还保证民主治理的优质高效。党的领导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协商民主机制,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自治以及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领导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话语建构和实践路径的统一。民主最充满活力的场域在富有历史传统和国情特征色彩的治理实践,其理论和现实的完整性需要在治理实践中才能完成。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建构,立足中国超大体量、复杂系统的现实,为实现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民主实践增强全民凝聚力,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领导也使人民评价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统一于实践的重要标准。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认为民主必须服从于人民需求,由人民来实践,由人民来评判。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现实民生改善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建设持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发展实效为目标,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
党的领导还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和实践互动提升,共同发展。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回应人民根本利益诉求,同时在民主实践细节上,人大监督、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大量代表性的新时代民主创新实践成效显著。全过程是在一定语境和范围内的过程。要在深刻领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时,注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边界和运行限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研究”(2022MZD010)、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创新与经验探索研究——基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民主实践调研”(GQZD2023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