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民生福祉,而且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既对国家建设和创新发展影响深远,又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试金石”。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将介绍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相关主要举措。
美国高校积极提供就业服务
美国较早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达到50%。在美国,毕业生就业关乎高校声誉和外界对高校的评价,因此,各高校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促进毕业生就业。美国的高校一般会设置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求职服务等部门,为学生提供较为专业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往往会为低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从就业环境、职业方向选择等方面入手,向学生传授就业相关知识。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尤其到了毕业年级,学校会提供面试技巧、简历撰写、求职经验等方面的指导。此外,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还会为学生提供长期服务,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可以回母校接受就业相关指导和服务。
美国高等教育费用较高,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了助学贷款。但后来随着助学贷款制度的数次改变以及美国高校学费的增长、助学贷款的数额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因难以负担学费或助学贷款而选择不读大学或中途辍学,又或者在毕业多年后,在已经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时,仍需继续偿还助学贷款。助学贷款规模的无序扩张加剧了美国的个人和家庭债务危机,对人们的养老金储蓄能力和求学深造意愿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同时也是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美国出台了通过减免贷款吸引高校毕业生到特定地区工作或从事特定职业的政策,其中就包括“为美国而教”和“预备军官团”两个项目。“为美国而教”项目是选择优秀、有教师潜质的高校毕业生,为其提供培训,然后输送到美国的欠发达地区任教。“预备军官团”项目则要求学生选修相应课程,学校提供基础课程奖学金并承担学员的一切相关费用,学生只要通过高级课程考试并获得学位,就会作为军官受到委派。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已有数千万人失业。为应对就业领域的挑战,美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利用公共资金开展促进就业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小型企业薪资保护计划”帮助小型企业获得贷款和资金支持;利用“经济伤害灾难贷款”向企业发放纾困贷款,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贷款以支付维持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且贷款金额不超过2.5万美元时无需提供抵押物。
德国以公共服务促进就业
在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长期受社会各方密切关注,在这一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公共机构。德国联邦劳动局在德国境内设立了密集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点,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就业指导、从业咨询等服务。为了促进就业,德国政府推出“非全日工作”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收入会有所减少,但他们同时能够获得更多可以灵活支配的时间,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则不受影响,此举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此外,德国政府还通过提供补助等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一些比较“冷门”的低报酬行业工作。除正常薪酬外,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可以按月获得额外的社会保险补贴,他们的子女也可以得到一笔儿童补贴。为提升就业率,德国政府还鼓励企业雇佣失业人员,企业每雇佣一名失业人员,就有资格额外申请10万欧元的贷款。企业雇佣失业人员超过一定人数后还可以获得税费和失业保险金方面的减免。
德国高校具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部分高校以培养技能型、生产型人才为主。这些高校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会设置各种形式的专门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还会提供面试技巧、就业技能、岗位咨询、能力测试等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德国高校会为学生提供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提高求职技巧。在二元制教学模式下,高校会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到校,通过正式授课或讲座等形式,为学生介绍其录用标准。企业则负有为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的社会职责,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实习岗位,让学生通过尝试不同岗位的工作,获得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而不是只能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德国许多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加剧,为此,德国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经济援助政策,德国高校毕业生若暂时无法找到工作,可以领取每月400欧元左右的失业救济金,外加房租、取暖费和附加费以及法定疾病险和护理保险费等方面的补助。此外,德国高校毕业生还可以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申请初始阶段的免息贷款。
日本政府主导调控就业促进活动
在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政府主导,政府不仅负责制定就业政策,还负责把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宏观调控干预和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就业市场发挥基础作用,高校毕业生通过与就业单位间的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在就业政策方面,日本发布了《劳动基准法》《雇佣对策法》《最低工资法》《零短工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就业形式、职业介绍、公共机构职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日本政府还通过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健康产业和低碳技术,从就业的需求端拓宽市场,以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日本学生可以接受长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许多日本学生从小学阶段就会尝试参与社会实践,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体验职场环境,尝试工作或创业。到了初中阶段,学校一般会开设“职业科”,分技术和家政两个主题讲授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或工作领域的常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技术。而在大学阶段,日本政府会与高校一起共同承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职责。主要由文部科学省负责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调查、收集和分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通过与各种经济团体的互动增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的了解,争取它们的支持。高校负责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一方面,各高校通常都比较重视就业和创业教育,会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设置专门的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另一方面,日本高校也比较重视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观以及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与偏好的基础上,获得确定和主动选择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并积极为其所选定的发展方向而努力。
(本文系2019—2020年度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劳动教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