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06月13日 09: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13日第242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追求。乡村地区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生态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特色,乡村生态功能空间不断扩张,乡村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持续彰显。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同向而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样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今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践行的绿色发展理念。

  1835年,达尔文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在那里,他对动物适应环境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解释了自然如何作为一个系统而运行,动物与其所处的环境如何相互影响,人类如何构成该系统的一部分,促成了之后进化论的提出。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关道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态、农业、城市进行了持续8年的研究。他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有3个主要城镇、37000人口,其经济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自然环境——一个用于旅游、农业和研究的环境的“成功”:作为人与自然交互过程的一部分,城市系统以农业发展为背景,实现了人口、就业、城镇、交通等复杂要素的相互作用,并与自然系统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他提出,乡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在于这些地区的人与自然如何实现互动,要以绿色可持续为核心优化乡村环境系统,从而更好地融入整个生态体系。

  从农业农村发展视角看,包括农林在内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与人类直接相关的生态系统,对维系生态安全、保障良好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决摒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观念的现代化,也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引领着美丽中国建设有序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振兴推动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画卷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徐徐展开。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是其必然选择。其中,产业振兴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是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重要的发展理念,生态空间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潜力正日益显现,是生态文明条件下的新生产力要素。但空间资源具有“非标性”“公共性”等特征,如何定价是一大难题。对此,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分析说,生态空间资源价值化要求深化城乡融合,推进质量效益型的要素市场改革,实现空间资源立体整全开发,发掘乡村地区的优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农业产业多业态的集成创新。要把推进多业态的“社会化生态农业”作为贯彻城乡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发动更多市民群策群力参与“三农”发展,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就要关注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问题,推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丰富农村集体资产权能,夯实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鲲认为,产权关系是连接人与自然资源的纽带,合理的产权安排是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发展中,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十分重要。只有以系统合理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设计和安排,科学利用、保护、开发农村资源,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可持续。要利用好产权这一纽带,充分发挥好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共同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有序利用农村资源,繁荣乡村产业,传承乡村文化。

  农业农村发展的含“绿”量,决定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在生态文明引领推动下,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的重大问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认为,学界要加强“三农”问题调查研究,把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出现的典型与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与提升。加强学理性研究,探讨如何利用美学原理对乡村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形成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财富资源。

  乡村振兴与发展需要发挥设计的力量。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汪瑞霞认为,设计学视野下的乡村建设,要与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实现从功能修复到生态激活的转向,以科学创新的设计为乡村振兴赋能。通过微更新、绿色设计、跨界设计、诗性设计等,创设生态、生产、生活等不同类型功能空间与生命主体人文精神融合共生的乡村“生境”;通过乡村设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农村稳定安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促进乡村空间生态资源要素增值,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