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每日科学网 6月9日刊发一项研究结果称,遵守气候友好型政策会改变人们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与经济学理论的假设相比,人们的实际偏好更具动态性。因此,在制定碳税政策或建设低碳基础设施时,应考虑人们不断变化的偏好。
设计气候减缓政策主要依赖于经济模型,而该研究有利于改善此类经济模型,更好地展现人们偏好的变化。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研究员莱纳斯·马陶赫(Linus Mattauch)说,“偏好代表着个人的价值观和习惯,本质上意味着个人爱好与消费习惯。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固定价值观和偏好,并始终保持不变,这样做固然会使计算过程更容易,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现实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如果假设人们的偏好始终不变,那么向脱碳经济过渡这样的改变就更难了”。
研究显示,个人偏好可以变化是有据可查的。例如,当在教育活动中提出吸烟有害健康,并实施价格干预和吸烟禁令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戒烟,而经济学很少将其理解为偏好的变化。
气候政策可以改变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碳定价对实现气候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公民认为碳定价政策是合理的,便会更加支持碳定价。此时,他们不只是消费者,还会以公民的身份发展低碳偏好,通过遵守给定的税率,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当谈到对城市的重新设计时,马陶赫表示,如果政府投入资金,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适合骑自行车,市民将从驾驶汽车转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更好地保持这种行为偏好,能够为环境保护带来更多益处。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以改变偏好为目标不是政策应行之事,对此,马陶赫认为,如果社会不讨论偏好是如何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就会更加容易地有意塑造某些偏好,并从中受益。面对将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挑战,认识到气候政策如何改变人们的偏好,有助于使用需求方措施来抑制碳排放。
(王俊美/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