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植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本范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致力于研究语义的文化属性,拓展、深化了俄罗斯语义理论和语言类型学研究。
任何一个新学科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对自身进行思考,思考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学科成果、术语体系、术语标准化进程、建构方法等问题。心理语言文化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它将哲学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视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与科学相融合。
实证主义认为当今科学范式具有高度整合性、精密性的特征。俄罗斯学界新的学科领域,诸如民族心理语言学、新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认知文化学、心理语言文化学等的迅速崛起为此提供了旁证。人们从不同视角展现语言文化、交际、语言意识、世界映像等术语之间的相互关联。现代语言学的最大成就之一是语言研究不局限于语言自身,而是在新范式立场下关注人的认知活动。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就是文化历史心理学、文化学和语言学三维互动的产物。该学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具有较强的文化阐释力。语言与文化整合研究将语言视为特定民族成员认知世界的途径,探究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深化了对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科学分析。
“量”“质”兼顾促进学科发展
近年来,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从“量”与“质”两个方面证明了其在学界的地位。在俄罗斯的大型文献数据库“e-library”中能够检索到包含“文化语言学”“文化概念”等核心术语的文献资料2万余篇,包含核心术语“文化概念分析”的达到30余万篇。“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在“质”的方面,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述相继问世,包括维列夏津等人的《语言与文化》、马斯洛娃的《语言文化学》、沃罗比约夫的《语言文化学》、卡拉西科的《语言界——个性、概念与话语》、阿列夫连科的《语言文化学概论》、克拉斯内赫的《民族心理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和《心理语言文化学概论》、斯捷潘诺夫的《俄罗斯文化常量词典》等。在语言与文化互动、情感的语言文化特征、熟语的语言文化研究、语言与民族意识的关系、文化概念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文化概念的理论研究。《俄罗斯文化常量词典》是研究文化概念的里程碑式的成果,对有关概念的文化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它从词义、词源和社会三个视角系统阐释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主要概念,透过文化概念观察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化史,了解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生活、俄罗斯社会集体精神财富等。斯捷潘诺夫将文化义素、文化语言、文化定势、文化价值和文化概念融为一体,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论述了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进程、功能和历史、地缘特征等要素,阐释了语言符号的文化语义功能,揭示了语言文化载体的民族文化心智,描写了俄罗斯人的语言世界图景,充分揭示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概念域的核心内涵。
多视角研究语言文化
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形成时间并不长,但其历史积淀深厚,因此流派众多,呈现出百家争鸣态势。这一学科研究的民族、心理、语言、文化四位一体观主要体现为8个视角。具体包括:第一,民族语言学视角。主要探讨民族性格、宗教仪式、礼俗等,研究语言单位文化空缺现象、语言单位的原型要素、语言礼仪风俗、熟语、范语、程式语、象征、隐喻等语言现象。第二,历史语言学视角。主要分析语音、语词、词序、语序等语言要素的文化改变,着力挖掘语篇文化、熟语结构、禁忌语、神话、宗教语言等包含的文化要素,注重语言单位的修辞文化、语体意义和伴随意义研究。第三,语言比较视角。主张从历时角度对文化语义进行对比分析,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时间”“空间”“命运”“思想”“良心”“真理”等核心文化概念,对其进行多语言对比分析。第四,词典学视角。主要从事语言文化、语言国情两个学科的词典编撰研究,代表人物包括玛丽彩娃、克拉斯内赫、穆拉夫列娃等,研究成果为其他流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五,交际学视角。关注言语行为、言语礼节、交际策略、文化话语、语言个性、语言世界图景、意识形象、先例现象等。第六,认知语言学视角。由已故俄罗斯语言学家库布里亚科娃提出,主要从语言学角度探究文化语言认知、文化语言理解、文化语言意识、文化语言心理、文化语言心智等。第七,符号学视角。以斯捷潘诺夫为代表,主要研究符号文化、符号象征和文化代码等问题,涉及文化背景、文化概念、文化语篇、文化语汇、文化语言、文化定势、语言文化聚合体、文化定型等多个问题。第八,语言教学论视角。由捷利娅的成语流派和沃罗比约夫的国情文化流派两派组成,主要从“说话人”视角阐释语言的文化语义,探索熟语的文化伴随意义、成语的文化语义结构等内容。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对语言国情学的学术主张,其著述多与对外俄语教学紧密结合,展示言语交际中的民族社会文化。
以综合性交叉跨学科为特征
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跨学科等特征,研究对象众多,领域宽泛,研究方法多样。这一学科先后借鉴了文化语义分析、文化语言组构、民族个性场域分析、实地调研、心理实验、义素分析、框架分析、隐喻分析、对比分析、话语分析、概念分析等方法。归结起来可以说是动态和静态结合,历时和共时兼取,文化和语义并重。在庞大的方法论体系中,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首推概念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源于语言哲学,与逻辑分析法都是语言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实质就是形式分析。概念分析与其相反是从语义下手对语言单位进行分析。概念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具体概念的分析,二是一种研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第一,遴选用于分析的关键词(文化概念),利用详解词典、百科词典、词源词典和术语词典等辞书进行文化概念的语义特征阐释;第二,析出文化概念词的词汇搭配,一般要依托其词典释义;第三,选取实验方法,较为常用的是心理语言学的自由联想实验,通过“刺激—反应”模式呈现文化概念的联想场域;第四,文化概念词的同义分析,对比义项可得其微观特征;第五,构建文化概念词的词汇语义场,丰富其语言表达手段;第六,构建文化概念词的构词场域,可展示其文化概念认知属性;第七,分析文化概念词的熟语搭配,揭示人认知世界的方法和族群特色。文化概念分析可以解决语言对客观世界如何表征的问题,有助于弄清文化概念的完形形象,直观展示人的认知世界。
俄罗斯心理语言文化学植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本范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它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关注语言蕴含的民族文化语义,反映、记录人的语言文化系统的演变,对文化传播意义重大;揭示人类基本文化结构对语义的作用机制,依托俄罗斯厚重的词汇语义学基础,挖掘文化和语义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范畴化和体系化研究;致力于研究语义的文化属性,拓展、深化了俄罗斯语义理论和语言类型学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汉文学叙事话语指称交际模式研究”(17BYY0019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及联想数据库建设”(18BYY23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