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器物样本
2022年09月21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1日总第2496期 作者:李松杰

  器物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扮演着先锋角色,是联结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物质媒介。从人类漫长的文明交流史来分析,多数文明交流均发端于器物。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发掘中国器物制造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不仅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巨大的意义,更有助于深入探究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文化路径。

  器物推动社会进步加强文明互鉴

  器物制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体现,而器物文明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不仅为自身的文明体系注入活力,也彰显了人类文明在相互交流中所体现的包容的魅力,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各地文明以自身的文化为依托,独立生产出满足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产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器物文化体系。但各自文明中所存在的制造能力的不足,也需要来自其他器物文明的补充,这也就促使了全球性的物质文化交流与互鉴。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大量文明互鉴的器物案例昭示了器物文化交流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汉唐时期,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物产,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构筑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器物文化圈,提升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制造能力。而来自中亚诸国的服饰文化和宗教艺术品也传入中国,实现了文明的交互融合。宋元至明清,形成了世界性的贸易体系,以瓷器、茶叶和家具为代表的中国器物文明的对外传播,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工业革命以来,从英国发端的机器制造业把人类器物制造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新的世界秩序,开启了西方主导的器物制造模式。物美价廉的欧美产品不仅摧毁了传统的世界制造体系,也促使人类文明开启了新的文化样式。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古老的亚非文明还是美洲文明均深受冲击和影响。在一定历史语境下,一代代中国人树立起中国新型器物制造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再次取得了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正是器物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流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一部世界贸易史,不仅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历史。

  器物彰显国家实力展示民族形象

  器物文化是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融合的综合反映,也是世界多元文化中树立民族品牌的重要标识。作为国家经济强盛象征的硬实力,器物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经济实力与创新能力。在世界文明演进过程中,任何大国崛起均是以强大的器物制造能力为基础。在漫长的华夏民族历程中,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明清帝国无不以强大的造物体系为支撑。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世界性的大国也均是制造强国。荷兰以高超的造船业成为“海上马车夫”,奠定其海洋大国地位;英国依靠在工业革命中奠定的雄厚工业基础,成为世界性大国;德国在20世纪的迅速发展也是建立在工业制造基础上,时至今日,“德国制造”成就其全球盛誉。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从最初起步进而达到巅峰,昭示着其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奠定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民族复兴的飓风,也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力。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各国制造业的强势崛起,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均提出了振兴制造业的计划。德国提出的工业制造4.0、日本政府力推的“重振制造业”计划、美国的“美国制造周”,均能证明上述论断。同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也要建立在雄厚制造业基础之上,在构筑全球器物贸易体系基础上,实现一步步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目标。

  器物制造承载的文化软实力,是彰显国家魅力,提升各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重要支柱。在古代丝路历史上,质美价廉的中国器物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精制卓越的国家形象,奠定了中国全球优质商品供应地和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许多国家依旧对中国精美的艺术品和制造技术赞叹不已。而如今德国汽车、意大利服装和美国高科技产品不仅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也与国家形象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反之,器物制造中出现的负面问题也会影响生产国的形象。最近一段时期,日本制造业造假现象已经造成日本国家形象的下降就是例证。

  器物实现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

  有别于不同文明价值观和文化信仰的交流,器物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有学者认为,文化传播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的,而器物文化传播属于潜伏式传播类型,一旦爆发就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得知,沟通不同信仰民族之间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器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文明之间器物互补的前提是由生产和制造能力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器物最先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当器物在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的时候,也会成为其身份象征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日益彰显其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不乏这样的个案。许多民族均以拥有异文明优质的产品而自豪。罗马教皇和欧洲社会上层以身穿中国丝绸衣服和使用中国瓷器彰显其尊贵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让整个欧洲社会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追捧和羡慕,形成风靡一时的“中国风”。近代以来,欧洲诸国通过工业革命开始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时候,在各国社会生活中也有着对欧洲器物和文化喜爱的热潮。任何民族对其他文明的认识均是从器物开始的,以精良器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传达出的精神内涵也进而让异域文明产生文化想象。

  器物贸易和文化交流实现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文化的融合,并催生出新的器物产品和文化类型。在前工业时代,青花瓷的全球化传播是杰出代表,以满足中东贸易需求而制作的青花瓷器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瓷器从中国输出到欧洲以后,引起了欧洲对中国制瓷技术的疯狂探索,并最终加快了欧洲瓷器生产能力的进步。在掌握了中国瓷器制作技术以后,荷兰、英国等诸国也生产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青花瓷器。近代以来,从英国发端的器物革命实现了全球范围生产技术系统的变革,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全方面融合。但各国在器物制造技术基础上,均是以自身文化为基础,生产出各具特色的商品。近年来,新的科技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实现了人类社会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互动。但各国依旧以自身文化为基础,寻求器物制造的突破和自我革新。以技术为基础的器物生产促使了器物文化更广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但又在各国多样化发展中,实现技术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动了人类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制造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和大飞机等重要科技成果,既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为世界器物制造作出重大贡献的体现,也意味着中国制造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一巨大成就背后依然存在优质品牌缺失、高端制造产品全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在2017年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既反映出器物在讲述中国故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又昭示了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中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价值理念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被创新性运用。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物化’载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20@ZH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