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问题标准化与受访者异质性张力
——基于全国性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思考
2022年09月21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1日总第2496期 作者:许庆红 农惠婷

  社会调查是通过结构式访问,系统、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获取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问卷设计是社会调查的基础工作,一份标准化兼具适用性的问卷是调查有效执行和数据有效收集的关键。但中国地域广阔,城乡、区域差异突出,人口快速流动和人口素质差异巨大,标准化问卷设计的难度亦十分突出。

  问卷设计理念相近

  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学术性社会调查项目,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社会调查,如“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另一类是专题性社会调查,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全国性社会调查问卷设计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共性特征。

  首先,问题基本模块相近。全国性社会调查问卷一般划分为基础模块、主题模块、附加模块等不同模块内容。第一,基础模块问卷内容主要包含调查对象社会人口特征、教育与就业、经济收入与消费、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等内容。第二,主题模块主要涉及社会阶层地位流动、社会公共服务、休闲文化消费、社会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等内容。第三,附加模块紧跟社会热点,反映调查对象对当时热点的关注和评价,以及社会热点对调查对象的影响,体现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时效性。

  其次,问题导向相近。全国性社会调查的问卷设计力求可以直接全面反映个体、家庭、村居社会经济生活多维变迁,并进一步可以间接反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问卷设计特点为“问卷内容长”“调查主题宏大”和“调查对象覆盖范围广”。

  问题标准化与受访者异质性存在张力

  全国性社会调查问题与选项设计精细全面,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真实、有效的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但由于执行阶段受访者异质性的存在,往往存在问卷题量过多、问卷某些题目学术性强而较低受教育水平的受访者难以理解,可能会造成受访者的倦怠或敷衍回答,从而无法收集到有效的数据。

  全国性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因对受访者内部的群体异质化特征考虑不充分,导致“标准化”问题设计与受访者异质性之间的张力凸显,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问卷整体内容设计与受访者群体特征不符。全国性综合调查中的受访者受教育水平差异大,低受教育水平受访者理解问卷存在困难。统一化的内容设计将所有受访者都视为具有较高理解力的回答者,会带来访问过程中灵活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女性、老年人、少数民族群体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回答方面存在明显障碍。此外,访问使用非汉语的低学历受访者,还可能面临翻译与理解的双重偏差。

  其次,问卷的问题设置与受访者生活情境难以匹配。城乡生活情境存在一定异质性,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相关情况不甚了解,反之亦然。全国性调查的问卷设计一般未将城乡居民调查模块分开,使得一些不适用于乡村居民的问题设置无法匹配进乡村居民的生活世界,也就难以获得逼近“真实”问卷数据结果。比如某调查问卷中,乡村居民大多没有志愿服务经历,但问卷中却要求乡村居民受访者对志愿服务相关经历、感受作出回答。又如某调查问卷中要求受访者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由于基层乡村居民对于政府工作关心程度、关注能力不足,因此也难以对此作出评价。

  最后,问卷的选项测量与中国受访者的思维方式无法衔接。西方人在对问题测量时,惯用数字打分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其思维方式倾向于分析化的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与此相反,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察认知方式具有从大到小的整体化定性特征,因此,中国人普遍对通过打分的量化思维来进行态度评价方面存在障碍。受访者往往通过“妥协”给出一个自己也难以确定的分数评价。

  问题标准化与受访者异质性之间存在张力的重要原因在于近十几年来社会调查生态的变化。第一,大规模的人口乡—城流动。中国城乡社会环境差异较大,伴随城市现代化发展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乡村人口结构老龄化、低学历化日趋严重。当调查区域覆盖农村,就会访问到更多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村民。第二,社会信任程度下降。以互惠和信任为核心的传统乡村社会共同体在解体,城市社区更多是以利益联结的陌生人社会,城乡社会的普遍性社会信任减弱,自然受访者参与配合程度也在下降。第三,调查机构专业化。调查机构专业化为调查标准化执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事实上,调查执行者往往不使用数据进行研究,他们的关注点侧重于数据搜集流程的标准化。调查问卷设计者通常不直接进行数据搜集和面对差异巨大的受访者,往往研究问题而论问题设计。二者的分离造成学术概念操作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推进高质量问卷设计

  高质量问卷设计遵循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概念测量、操作化与研究目的相契合,二是问题设计要适合调查对象,三是选项设计能满足分析需要,四是试用检验要符合社会实际。为应对问题标准化与受访者异质性之间的张力,高质量的全国性社会调查问卷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受访者异质性问题,融研究者视角与受访者视角为一体。

  以受访者为中心进行问题模块再设计。全国性社会调查覆盖的受访者个体在学历、生活情境、年龄等方面都具有巨大差异,这些结构性差异直接影响受访者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回答效度。因此,要以受访者为中心进行设计,根据受访者学历和城乡生活情境的异质性分模块进行设计,使问题模块设计适合受访者。比如可考虑依据受教育程度分组,划分为低学历模块、中等学历模块和高学历模块三类问题模块。同时应考虑城乡差异,从受访者城乡生活情境的差异预测问卷访问场域,划分出城市问题模块和农村问题模块。

  从受访者角度调整主观问题的提问方式和选项设计。中国社会调查往往需要回应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因此问卷设计者通常需要将“政策概念”转化为“学术概念”,并进一步推进“学术概念”的可操作化。面对中国社会互动的复杂性和多元化,要以受访者主体意义视角优化主观问题提问方式和选项设计。一是使主观问题提问方式贴近受访者生活情境的表达习惯和视听思维,以标准化的日常话语解释专业术语。二是主观问题选项需要符合中国人整体化思维方式。

  全国性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将更倾向于“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嵌入拓展性智能App、智能系统的开发创新,进一步推动社会调查朝着“专业技术化”和“人工智能化”新方向发展。在此技术背景下可实现研究者和受访者双视角的问卷设计,即考虑受访者异质性进行问题的智能分级跳答,从而缩短问卷访问时长、提高收集数据质量。调查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与现实的有效衔接。通过调查技术的革新、问卷设计思想与调查执行的创新,使问卷设计更符合社会现实,更契合受访者异质性,从而推动社会调查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