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时代设计批评的号角
2021年07月30日 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30日第2219期 作者:张睿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加强文艺批评工作时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大量的文艺批评团体和个人投身其中,文艺批评的角度和渠道明显增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艺批评观点如雨后春笋,呈现可喜局面。在诸多门类文艺批评大踏步向前时,相比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而言,设计学明显没有跟上节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专门从事设计批评的人才,在美术、电影、文学等领域,相关评论人才职业化特征明显,而设计批评的人才多数是在高校从事设计理论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其中专门从事设计批评的更少;二是设计批评的阵地和媒介偏少,以传统媒体而言,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基本都有重要的批评期刊来源,而设计批评往往是夹杂在综合艺术批评类期刊中,其篇幅和比例受限很大;三是社会对于设计批评的认识和关注不够,影评、画论、音乐评论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设计的批评,依旧囿于学界,在社会上还远远没有形成足够的氛围。

  大到国之重器,小到衣食住行,设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连,设计的价值判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相对于近年其他文艺批评蓬勃发展,我国的设计批评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委,与设计的学科和行业特征有很大的关系。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等艺术形式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和宣传,而设计的主要功能往往集中在实用和经济上,设计活动的实施和验收也往往依赖于出资方,所以对于设计批评标准的把握,比纯艺术形式要复杂得多。

  脱胎于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往往将实用作为评判现代设计的最重要标准,工业革命后的设计变革更是将设计的目标转变成了市场,这些基于资本主义的标准和目标与社会主义理想显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代设计教育家们在新中国的设计艺术探索上作出过很大贡献。其中,庞薰琹试图从我国工艺美术传统纹样中寻求装饰创新的灵感,并试图建立“工艺美术”学科体系。对于设计服务的目标,陈梦家、叶季壮、钱俊瑞等学者明确提出了设计研究与实践都需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之后,梁思成、张开济、兰石、黄能馥等学者分别就建筑设计、书籍装帧、产品设计等设计细类进行探讨,基本上就社会主义设计的标准和呈现达成一定的共识,就是既不能复古,也不能全盘西化,需要兼顾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设计理论和作品大量涌入,设计批评也呈现多元态势,部分学者从中国传统造物伦理出发,以东方哲学善恶观观照当代设计;部分学者引入西方评价体系,以巴巴纳克所倡导的“设计伦理”为牵引,探索设计评价的“第四条原则”,即去除传统实用、美观、经济的伦理原则。对于后者而言,其内核实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之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存在天然的差异,并不适合成体系地吸收,尤其是其中所隐藏的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更是需要甄别和扬弃。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当下,以西方设计批评的标准来评判中国设计,以出资方的审美来“剪裁”人民的审美,已明显不合时宜,构建新时代设计批评标准和体系迫在眉睫。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应该呈现“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新时代的设计批评也应该建立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标准,强调设计作品在塑造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中的教育和宣传功能,而非单纯的经济功能和市场导向。设计批评者也应该引导出资方,把好价值关,与设计师一起创作出更多人民认可的设计作品。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