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艺术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以清华大学为例
2021年03月12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2日第2124期 作者:章锐

  艺术管理以艺术为核心,以管理为工具,以保证艺术机构顺畅、良性运转为目的。艺术管理教育作为新文科中的新兴专业领域,旨在为艺术机构培养战略规划、组织实施、评估控制等方面的人才。艺术管理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欧美不同类别的教学机构中出现。可以说,艺术管理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不同学科背景中体现着不同的项目特点。同时,纵观中外艺术管理教育现状,艺术管理教育在本质上体现出跨学科与实践性两大特色。
 
  欧美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66年到1980年为缓慢增长阶段,198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从谷歌百万图书数据库中“艺术管理”一词出现频次来看,1960年后的变化清晰可见。研究显示,美国艺术管理研究生课程中60%的项目设在艺术学院,其课程由跨学院的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提供。如卡耐基梅隆大学发挥在学科交叉方面的优势,开设应用经济学分析、公共政策与管理实证等侧重管理技能的课程,重视信息技术在艺术管理中的运用。与美国不同,欧洲的艺术管理包含更广泛的“文化管理”范畴,英国的很多艺术管理课程将管理理论应用于文化及创意产业。此外,英国的艺术管理课程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许多院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从课程设置到学生实践再到课程评估,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以兰卡斯特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两所综合性大学为例,兰卡斯特大学的艺术管理项目在课程设置上以艺术管理与创意产业为模块核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针对文化创意组织的应用研究,使学生对文化创意组织的运作环境和行为方式有实践层面的了解,论文也要求侧重于对特定行业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曼彻斯特大学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研究课程已有40多年历史,课程借助城市地理优势与文化资源,在教学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提供教学和培训,以研讨会、讲座、博物馆和画廊实地考察等形式授课。此外,学生与博物馆、画廊及相关文化组织合作,开展至少20天的特定项目实践——如展览开发、馆藏管理、教育项目设计等。该实践活动可作为核心必修课程“馆藏和展览管理”以及“专业实践项目”的一部分计入学分,并提交个人与小组报告作为课程评估的闭环。由此可见,欧美艺术管理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虽然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但是具有跨学科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特色。
 
  在中国,艺术管理学科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清华大学为例,艺术管理项目于2012年起步,2013年从本科起以艺术史论系专业核心课、美术学院全院公开课的形式,开设“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概述”等课程。之后,逐步开设“艺术管理专题研究”等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从2014年开始,艺术管理项目依托美术学院艺术硕士项目开始招收学生。从2015年开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为美国纽约苏富比艺术学院招收培养艺术商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艺术管理学科的形成是艺术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的结果,这令其可以横跨一般专业门类而具有“交叉”属性。艺术非标的特征又使其具有其他行业“产品”无法比拟的复杂性。为了保证繁杂、迥异的艺术作品、项目、活动被顺畅地实施,艺术管理者既要对艺术生态、规律有多视角的宏观认知,又需具备管理不同艺术项目的实践经验、多层级的应变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传授。
 
  清华大学自身拥有大量优质教育教学平台,为艺术管理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
 
  首先,美术学院拥有设计、美术、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在这一雄厚的专业背景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与专业兴趣,在设计管理、时尚管理、展览管理、展示设计研究、交互设计、数据可视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兴趣。在与艺术管理紧密相关的“管理”教学部分,则通过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完成。艺术硕士艺术管理的课程设置中,有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专门开设的管理学基础课程,也有可供同学们选修的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课程。同时,清华大学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课程也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科视野。
 
  此外,清华大学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等的前沿研究也成为课程的宝贵资源。清华大学近几年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由计算机、人工智能、人文学科等专业师资组成的大数据专题课程。艺术管理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也参与了相关学习,并把新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艺术市场研究中。
 
  艺术管理教育也同时需要在“做”中学,需要通过不同形式与诉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对于艺术生态系统多视角、多层次的认知。清华美院艺术管理项目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实践使学科化后的艺术管理与实践进行有效对接。从“接收”实践过渡到“输出”实践,通过前沿专家讲座、课程实践项目,使学生将习得的实践知识得以消化、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学院以一线、资深、前沿、创新为准则邀请行业专家,并侧重邀请探索产业发展新趋势的从业者,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培养学生前沿的产业观,使学生在宏观构成和微观运行上对于艺术行业有必要了解。在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的同时,安排系列讲座,讲座对公众开放。在历年的讲座活动中,既邀请了来自美术学院不同系所和大学其他院系教师,也邀请文化经济、艺术品金融、艺术法律、艺术机构、美术馆、画廊、艺术拍卖等领域的重要专家。此外,系列讲座还邀请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尝试新形式与新理念的艺术家授课拓展国际视野。讲座在实现形式上也不拘泥于“讲座”,而是以“参访”“论坛”“对谈”等多样化的手段实现。例如关于艺术商业机构运营的讲座,采用专家圆桌会议的模式,邀请从事拍卖行、画廊、艺术品经纪工作的专业人士通过讨论的形式介绍各自的工作模式与经验。对画廊与展览项目运营的讲座则直接在画廊与美术馆实地进行,相关专家分享了从策划理念到展柜设计的多种经验。通过几年的探索,课程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且行之有效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课程实践项目是具体艺术管理实践经验的途径。为了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实践过程中都有所参与和收获,对课程项目的选题、规模与难易程度的控制尤为重要。课程实践项目的总体要求为与艺术相关的项目,但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形式的艺术项目。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艺术展览是他们最熟悉的艺术项目形式,也是最便于发挥美术学院各专业特长的实践形式。此外,课程也引导学生尝试其他形式的艺术项目。例如,研讨会、慈善拍卖、线上交互项目等。在项目选题阶段,教师与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艺术项目,之后学生提出自己最想实施的艺术项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功艺术项目的要素,同时以此为参照提出自己的创意,引导学生确定难易适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例如,2015级的学生中有一组原定计划组织一次以新年晚会为主题的拍卖活动。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拍卖的属性、不同拍卖模式的应用、公益艺术活动的形式等问题,最终将活动选题确定为以静默式慈善拍卖的形式,为“星星雨”自闭症儿童公益组织募捐,共筹得万余元善款。另外,作为学生课程实践项目,对于实践项目的复杂程度的把控非常重要。教授引导学生在规划项目阶段避免设置过多步骤与重复环节,使项目内容既丰满又不超出学生可以掌控的难度。尤其在前期发散性思维讨论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在实施环节做减法——如何紧密围绕项目主题开展项目,避免过于繁复的环节,在项目人员与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造成项目实施的困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教学充分发挥了所在大学的优势,同时与艺术行业内顶尖资源对接,体现出跨学科与实践性的两大特色。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美院艺术管理项目负责人)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