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宅家生存”成为常态,各种线上文艺争奇斗艳,艺术“破圈”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云”文艺形式的出现特别值得关注。作为数字艺术发展中的新业态,“云”文艺究竟是应景之作,还是风光无限,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云”文艺的主要形态
所谓“云”文艺,就是基于云技术及其他数字技术创作、传播与接受的数字艺术作品。新冠肺炎疫情让“云”文艺应运而生,蔚为大观。从其基本形态角度审视,“云”文艺迄今主要有三种形式。
“云”观影。坐在影院里看电影是许多影迷的第一选择,但因疫情影响,全国各大电影院都暂停营业。为了满足“宅”家大众对电影艺术的需求,各大视频平台都相继推出了“云”观影活动。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可以和来自各地的观众进行实时的弹幕交流。更有相关导演、演员、影评人和专业影迷在线同步为观众讲解与影片相关的背景知识,方便了观众对于影片的理解,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在此方面,原本定档2020年春节上映的影片《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因为疫情的影响快速撤档并在网络视频平台播放,开启了“云”观影的先河。随后,爱奇艺、优酷、淘票票联合举行了“云观影”主题活动,为观众播放了《勇往直前》《本杰明·巴顿奇事》等影片。在2020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几大视频平台还联合播放了《我的小羊毛》《翩翩人生波林娜》《匈牙利狂想曲》三部女性题材的影片。“云”观影活动不仅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观影的乐趣,还减少了观众在影票方面的支出,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云”综艺。与传统的综艺不同,“云”综艺既没有常见的舞台设计,也没有现场观众,它主要以谈话为主,通过在线的方式使节目主持人和众多的明星嘉宾实现在线沟通,展现明星居家生活的状态。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个屏幕上被划分出了许多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位嘉宾正在参与节目的录制或直播,并且画面不停地根据节目内容进行切换,大家对主持人的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节目大不相同,但是形式大同小异,像被观众熟知的《天天向上》《歌手·当打之年》《天赐的声音》《王牌对王牌5》等综艺节目都是以这种形式来展开的。
“云”演出。“云”演出主要是将话剧、音乐会或者文艺节目等通过直播的形式在线上进行,观众可以在弹幕评论区发表自己对于节目的见解。“云”演出突破了场地对于各种演出资源和观众的限制,可以随时调用云端的艺术资源数据库配合直播演出,观众也不用盯着售票页面“拼手速”,这样一来就使更多的人有了享受艺术的机会。如2020年2月29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快手短视频举办了主题为良乐的线上音乐会,邀请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家为观众带来线上演奏,各种风格迥异的音乐演奏竟然吸引了490万观众在线观看。
“云”文艺的创作特点
首先,“云”文艺的创作是通过云技术而实现的。较之传统网络文艺所依赖的数字技术,云技术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远程在线数据库,它可以容纳海量的艺术资源,既包括既有的一切数字化的传统艺术资源,也包括一切既有的传统网络文艺资源。这些在线资源可以被潜在的任何网络客户端用户,通过特定的授权方式采集、调用、编辑和再创作,从而整合成新的艺术作品,也就是所谓“云”文艺。显然,作为一种典型的大数据技术,它的在线采集、调用和编辑都需要5G技术的强力支撑,尤其是大量中长视频材料的在线利用必须在5G环境中方可实现顺利传输。“云”文艺的这一技术创作特征,完全不同于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游戏、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节目、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传统网络文艺的创作机制,后者几乎都不需要云技术的支撑。
其次,“云”文艺创造了一种“独立创作”与“整合传播”复合机制。所谓“独立创作”就是一档“云”文艺节目或作品所涉及的所有创作者,都是彼此独立以在线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创作任务。这里的独立不仅意味着这些艺术创作者个人之间在现实物理空间是彼此隔绝的,同时还意味着他们每个人在完成自身承担的创作任务时,同样是以自我方式在线完成的,基本上不依靠第三者的存在。所谓“整合传播”就是该档“云”文艺作品的所有创作者,根据现场导演统一的在线编导指令,实时在特定的时间在线展现各自的艺术创作,以此种方式构成和完成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任务。由此不难看出,“云”文艺较之传统的网络文艺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要更大、黏性更强。因为很多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基本上是在线下独立完成的,也就是说很多传统网络文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是分离的或独立进行的,这是其一。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大部分网络文艺的创作都是以艺术家集体创作方式在线下或线上完成的,这与“云”文艺迥然不同。
另外,“云”文艺的技术优势为节目制作提供了便捷、省时又省力的条件。“云”录制减少了节目对于场地、拍摄机器等器材以及员工的支出,降低了节目的制作成本。另外,缩短了节目的制作周期,一档节目从拍摄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只需短短几天的时间,而传统网络文艺从立项到审查通过再到节目的录制,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通常需要很长时间。
尽管如此,与早已成型的传统网络文艺相比,“云”文艺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其一,节目录制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画面卡顿不流畅、画面模糊不清晰、声音嘈杂等。其二,“云”文艺内容单一,大部分作品还只停留在连麦聊天互动的简单模式上。其三,经济效益不高,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其四,诞生时间较短,发展前景不确定。
“云”文艺发展策略展望
针对现存问题并结合其创作特点,“云”文艺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应着力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要加大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R技术与“云”文艺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是加快建设云文艺数据库,解决数据库的产权问题,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或者再创作。另一方面要加快5G技术的发展。“云”文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5G技术的支撑,提高5G技术普及率,加快5G基站建设,将5G技术遍布乡村城镇的每一个角落是“云”文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同时还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3R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与“云”文艺的深度融合,挖掘和创造更多、更丰富多彩的“云”文艺形式和类型。
其次,着力实现“云”文艺创作、传播与欣赏的无缝连接,最大限度彰显数字艺术的独特魅力。独一无二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是数字艺术最大的魅力。正是由于“云”文艺创作、传播和欣赏都是同时进行的,观众可以有机会与“云”文艺创作人有一个直接的交流和互动,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弹幕的形式发出来,从而获得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在数字艺术中,观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最大的尊重,这是传统数字艺术无法完成的,所以“云”文艺既可以借鉴传统数字艺术的优势,更要发挥出自身独特的特点。
最后,创造更多、更优质、更具时代特征的“云”文艺作品。当下要优先挖掘和表现能够彰显当代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故事素材,优先讲好当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抗疫故事,抗疫英雄那些感人至深的救死扶伤、舍己救人事迹都是特别值得表现和再现的生动素材。另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各地复工复产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典型人物,各行各业中的榜样人物等都是“云”文艺最好的表现素材,值得优先挖掘。这样的“云”文艺才具有震撼人心、陶冶情感和启迪思想的巨大艺术魅力,才能够贴近主流价值、主流大众和主流生活,才能够受到社会大众的长期欢迎和青睐,才会具有持久的永恒的审美价值。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