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折扣视域下主旋律电影的国际传播现状
2021年01月22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22日第2096期 作者:毕苏羽 雷雨蝶

  电影作为中国国际传播中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国家形象、塑造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途径。以重大革命历史、英雄模范、改革建设为主要表现内容,以弘扬国家主流价值观和展现国家形象为核心任务,秉持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原则的“主旋律”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一个重要且独特的存在。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媒介,其制作与推广的质量常被视为评价国家软实力的标准之一,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也因此逐渐凸显。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呈现井喷式增长。就近几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情况来看,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已不再将自身局限在“单向宣传”的刻板印象中,而是开始尝试拓展题材的普泛性,融入类型片的创作模式,有意识地同商业和艺术元素相融合,提升观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纵观国内电影市场,以《湄公河行动》(2016)、《战狼2》(2017)、《红海行动》(2018)等影片为代表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几乎火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湄公河行动》以11.73亿元荣登2016年度票房前十,成为第一部突破10亿元票房大关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分别以56.39亿元和36.5亿元的总票房,荣登2017年、2018年度票房冠军,《战狼2》在上映后短短两周的时间里便拿下了高达31亿元的国内票房。

  与之前的传统主旋律电影相比,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已在表达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呈现方式上更加贴近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观看习惯,以经典的近身动作画面、精彩的特技效果抓住观众眼球,这也是其能在国内电影市场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主要原因。但与国内市场的劲爆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旋律电影在海外市场频频遇冷。以《战狼2》为例,在其56.39亿元的票房中,海外票房仅有1.16亿元。在北美同步上映的该片在同样的两周时间内仅获得111万美元的票房,总票房也不过700余万美元。与国内票房相比较,结果尤为惨淡,接连收获较低的排片率和褒贬不一的评价,并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竞选中遗憾落选。2018年的贺岁大片《红海行动》具有相同的“命运”,其在国内横扫36亿元总战绩的同时在北美收获154万美元的票房,海外票房仅占全球总票房的10%。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虽不断提高,但仍难以走出国门。这些反差强烈的数据迫使我们冷静反思出现此种窘境的原因。

  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折扣”问题。20世纪80年代,霍斯金斯和米卢斯首次提出“文化折扣”的概念,主要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减低。中国拍摄的电影符合中国人的观影偏好,所以在中国本地市场表现良好,但由于在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信仰、历史、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差异,导致国外观影者难以发现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处理,难以理解价值观传播的准确内涵。面对文化折扣问题,未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认识迫在眉睫。

  首先,客观看待文化差异。不同文化间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均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主旋律电影多利用单个或多个英雄形象的勇猛表现树立强国形象,传播大国担当。以《战狼2》为例,影片中的撤侨事件主人公冷锋选择重回沦陷区的举动既是在救助本民族同胞,也同样是在帮助面临危险的难民。电影结尾中国护照的出现和旁白中“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更加鲜明地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这种正面积极的表达却被一些西方观众视为“过激的种族主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争议。面对这些评论反馈,我们一方面应正视文化偏见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应从自身出发总结经验。在创作时时刻警惕偏入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文化交往问题谈道:“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文化认知差异不容小觑,在未来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中我们应更加谨慎,加强包容性,明确大国地位,树立大国形象,体现大国气度与胸怀,展现“合作”“团结”“共赢”的时代新元素。

  其次,未来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应注重市场适应性,将民族性与国际化更好地结合起来。随着各国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日益加深,文化多样性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电影作品毫不例外地被卷入其中。因此,文化产品的创作既需要体现本国的意图与思想,还必须考虑传播范围与对象国的接受程度。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电影除了要契合本国观众的观影喜好外,也不可忽视海外市场的接受口味与习惯。电影承载着文化语言,并以有形的形式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外国受众是否喜爱一国电影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他们是否接受该国文化。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西方市场传播的过程,正是西方观众了解与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但对中国文化风俗、历史背景、社会现实的不了解以及对价值观念的不认可是造成西方观众观影障碍的重要因素。中国主旋律电影“走出去”既需要推力,也需要拉力。推力来源于创作主体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即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有些什么;拉力则来源于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即他们想要知道些什么。只有真正地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我国主旋律电影“走出去”的道路才会越走越轻松。

  最后,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在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文化折扣影响下,尽量在文化宣传与艺术审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争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几年内,中国电影市场上仍会涌现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主旋律电影。但同样,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依旧不可忽视,如何突破窘境,把握机遇,是未来制作推广主旋律电影过程中的一大课题。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提升电影表达能力,坚持内容为王,改变营销策略,注重市场适应性,打破文化壁垒,通过跨国合作来弱化文化折扣所带来的弊端,在跨文化传播中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不断提升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