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使命与责任
2022年05月19日 10: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9日总第2409期 作者:姚曦

  

  ■人文社科期刊作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展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责任,发挥着引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作用。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展示。

  本报记者 朱高磊/摄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及其丰富的内涵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提供了续航的强劲动力。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以文明互鉴的胸襟,坚守初心,薪火相传,聚焦于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关注中国未来和道路的成果发表与展示,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构建中国的理论话语体系,实现与世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开展着眼于实践的研究

  社会科学被看作生存的科学,肩负着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责任。因此,为中国的发展寻找可行的方法,是中国社会科学要承担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是: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着力点。人文社科期刊要坚守初心,发表研究中国问题、展示中国道路、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优秀研究成果。

  作为一门来自于西方的学科,我国的新闻与传播学面临着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占据主要话语的状况,但由于历史文化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仅仅用西方的答案来回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要着眼于中国新闻与传播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新闻与传播类的期刊在选题策划、专题组织、话题讨论中均要以此为明确的导向。有的刊物的办刊宗旨确立为“中国问题”“国际视野”就是很好的体现。

   实现自主性的理论创新

  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经历了几百年发展,形成了其自身的学术传统,即在方法上的实证主义、在理论上的继承性、在取向上的独立性。中国社会科学除了要解决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外,还肩负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实现理论创新的时代使命。

  知识的增量包含了量与质两个维度,亦即形式的规范化与内容的创新。形式的规范化是实现知识增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手段。但是仅有形式的规范化无法保证质的提升,要实现构建中国学术传统的使命,必须要从中国“问题意识”着手,实现知识上质的提升。因此,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科,带着问题意识,从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中确立自己的研究逻辑,实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性研究,从而实现理论创新。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中国人文社科类的学术期刊从其属性上就决定要在构建中国学术传统、实现理论创新上作出努力。就其内容来说,人文社科期刊作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在展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更要积极主动地发挥引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作用。这种引领创新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紧跟时代主题,引领学术潮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做到国家意志与学术自觉相统一,摒弃为了学术而学术的弊病。二是面对新时代、新文科的新特点,增强建立学科融合的学术共同体意识、学科群意识。

   形成与世界对话的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应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我国成功突围西方强势文化所构成的世界结构的裹挟和包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中国的社会科学在构建自身学术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地走出去,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形成与世界对话的话语体系。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在其中充当着重要“媒介”作用,由“内容为王”到“内容与平台并重”,由重视中文版到重视英文版,由重视国内成果展示到国际国内对话交流。一方面充分展示中国自主性的理论话语,另一方面提供与世界人文社科类学者对话的平台与空间,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平等互惠的对话和交流,从而彰显中国智慧、中国自信。

  目前,众多新闻传播类期刊设置了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对话的栏目、创办了英文版等,以此探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起到了加强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作者系《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