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景到场景:数据新闻可视化流变
2021年11月04日 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4日第2280期 作者:郭文琛 吴亚楠

  在大数据时代,为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洞察、传播、传授信息的重要职能,数据新闻应运而生。从形态呈现与生产流程层面界定,数据新闻是以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可视化为呈现方式、以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为交互逻辑驱动的新兴新闻范式。过去的十年里,数据新闻生产领域涌现了诸多新兴的传播技术、创作工具和生产观念,在各类工具与技法的推动下,可视化的样态也被持续形塑着。本文从设计实践、媒介技术、用户体验等视角对全球数据新闻可视化生产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和阐述可视化的形塑过程及创新方向。

  感官召唤:视觉符号提升场景吸引力

  视觉符号是以形状、方向、色彩、大小等要素构成的用以传达信息的载体,视觉符号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数据新闻可视化实践在视觉符号的使用上呈现出两大趋势:第一是视觉符号的形式和类别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场景内容不断扩充、可视化特征愈发明显;第二是更注重视觉符号的艺术表达与视觉吸引,场景张力不断提升、可视化内涵越发丰盈。

  从单调到丰富:图表演进与结构化呈现。早期的数据新闻报道,往往只由文字和简单的统计图表构成,可视化特征并不明显。英国《卫报》在2010年前所生产的数据新闻,文字在报道中占有相当大比重,图表样式单一,大量的数据信息仍旧以数字形式直接呈现。此后的几年里,散点图、气泡图等更多的数据图表相继出现,可视化特征逐渐彰显。2013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推出了一系列图式新闻,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中时间轴、地图等更为结构化的信息图式成为可视化的“常客”,在表达时序信息、空间信息上发挥了强大优势。此外,图形动画、视频等动态视觉符号也更多地被使用,如经济日报社制作的“数说70年”,将单调枯燥的数据制作成网民喜闻乐见的可视化系列新闻短视频,多角度展现新中国70年辉煌成果。

  从欣赏到共鸣:美学追求与情感唤醒。数据新闻可视化常通过色调、版式、风格、符号等途径营造氛围,部分数据新闻更是寓情于景,关注意蕴与美感。这些艺术的、仪式的、文化的可视化符号,使原本冰冷的数据有了温度和态度,唤起了用户的情感共鸣。

  技术加冕:不断刷新场景的交互形态

  伴随数字技术的演进与革新,人机交互原有的形式、载体、边界均被打破。有研究表明,从2012年至2019年,数据新闻中高级交互组件的比例随年份增加,可视化的交互性显著提升;除交互层级的变化外,数据新闻的交互在沉浸式、实体化、可听化方面也开展了新的探索。

  从观看到入场:角色扮演与深度参与。新闻游戏是新闻信息的游戏化,在新闻语境下使用一定的游戏机制与游戏设计元素展开报道,是近年来数据新闻交互形式的创新之一。如《金融时报》推出的游戏The Uber Game,用户在游戏中直面各方面的压力艰辛谋生,从而深切体验零工经济下Uber司机的日常挑战。数据新闻利用游戏场景及其交互机制,使用户进入现场,扮演新闻当事人或利益相关者,在游戏中构建起个性化认知。

  VR数据新闻则更是打破报道方与用户的“第四堵墙”。如在《亚利桑那共和报》与今日美国网联合制作的《墙》中,用户可佩戴头戴式显示器,沉浸在超过三千公里的边境虚拟空间内,查看边界区域的地形和植被等现实情况,甚至可以听到当地的原始声音。与常见的数据交互地图相比,VR数据新闻可以让用户在视听沉浸中了解到边境的真实面貌,更为深刻地审视美―墨边境墙的修建与难以预料的后果。

  从虚拟到现实:走出“拟态”世界。除了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创造的“拟态环境”中进行交互外,对数据新闻进行基于实体或半实体场景的开发,也是交互层面的创新之一。法国大选期间,WeDoData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数据新闻,进行了创新性报道。用户可利用手机摄像头对候选人的实体竞选海报进行扫描,显示候选人在法国的25项资料信息,令人眼前一亮。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实体交互改变了传统的图形界面的交互方式,通过赋予无形的数字信息以可触摸(扫描)的实体形式,来增强用户学习和理解数据的能力。

  走向公众: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体验

  用户体验是指使用者对于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反馈。提升数据新闻的浏览体验,关键在于呈现形式适配用户及所在场景,即用户使用的媒介、习惯、阅读环境、知识背景等。

  终端适配:拥抱移动传播场景。与用户终端的高适配性是数据新闻走向公众的重要基础。在数据新闻生产的起步阶段,能够较好适配移动端的数据新闻比较少见,大多只能在PC端正常浏览。近几年,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流动的重要平台。依托响应式页面的搭建技术,诸多数据新闻已经可以较好地根据不同设备的型号、分辨率和运行环境,自动调整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展示内容和模块组件大小等,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展示效果以及标准化、一致性的友好体验。

  兼顾差异:多元用户殊途同归。数据新闻面向的受众广泛,可视化中应兼顾用户特征的差异。有研究发现,在国内外知名媒体日常化生产的数据新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表均为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类型,并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使得不同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的用户都能较好地解码。在交互方式上,多以点击、滑动为主要操作手势,复杂手势相对少见,兼顾了用户在不同阅读场景下的操作习惯。对于非“数字原住民”用户而言,其部分交互操作难免会遇到障碍或困惑,诸多数据新闻从用户角度出发,设置文字、图标等指导性提示,使得交互目标更为明确。

  人文关怀:设计细节凸显人性化。除对用户使用媒介、习惯、背景等兼顾外,部分设计还对色觉障碍这一群体给予关照。例如,《卫报》在使用颜色对数据进行编码时,往往选用在色调与明度上均具有高对比度的自然渐变或者颜色组合,便于色盲用户辨识;部分报道中更是采用了颜色、形状分别编码同样数据的做法。这些细节保障了色觉障碍群体阅读数据新闻的权利,体现了“无障碍设计”理念,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新闻对于色障群体的传播有效性。

  智媒时代下的数据新闻,其呈现景观发生嬗变。本文通过案例研究、从时序角度考察发现,数据新闻场景化呈现,是其在设计美学、技术应用、用户体验等向度深耕的结果。在常态化报道中,虚拟现实、实体化的数据新闻并不常见,人们仍在寻找形式与内容的平衡点,可视化的科学规范与用户体验还有待提升。但场景化作为数据新闻可视化生产的一种全新的专业理念,在催生阅读兴趣、唤起情感共鸣、适配用户需求、提高数据素养等方面折射出强大魅力,正成为数据新闻未来发展的突出特征与创新转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