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媒体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的路径
2021年11月04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4日第2280期 作者:吴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与媒体环境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面对这一变化,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推动实际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劳动关系进入“凸显期与多发期”,2015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在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方面,发挥好媒体的作用意义重大。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更迭,我们基本上已处于“媒介化”社会。在此,“媒介化”可理解为“日常实践和社会关系日益由中介技术和媒介组织所形塑的元过程”。我们需要避免简单、线性地认知这一概念,以至将媒介具体的、多重的中介过程归结为“单一的基于媒体的逻辑”。然而,在相当程度上,媒介已成为“社会与文化实践的一个结构性条件”,同时存在于特定的文化领域以及作为整体的社会之中。梳理历年来政治文件中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论述,媒体更多被强调了利益表达与协调的价值功能。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中,媒体可否真正成为劳动关系治理的积极行动者?对此,我们应当体察具体语境,立足经验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下展开探索。

  全面认知“中国语境”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中国语境”是动态的背景,是政治语境、经济语境、文化语境和技术语境的综合。“和谐劳动关系”则旨在突出劳动关系矛盾的非对抗性,强调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矛盾并非根本利益冲突,而是可以通过制度化途径协调的具体利益差别。概括而言,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呈多元化态势,能否形成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化机制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我们需要超越单边分析框架,以兼具历史、结构与行动者的分析路径,理解劳动者、政府、资本等多元主体的不同诉求及行动逻辑,体察权益、稳定、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内在张力。

  系统分析媒体在劳动关系议题上的现实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更迭,正在深刻重塑中国新闻生态系统,当前国内新闻业已演变成多种类型媒体共同参与、多元新闻实践形态并存的格局。作为嵌入社会时空结构中的中介机制,媒体能否作为活动空间,通常取决于政治、经济与技术三重逻辑的共同作用。观察劳动者群体的“媒介能见度”,不同媒体的表现可谓“异同相间”。他们均会重点突出基本议题,积极关注新兴议题,以及低度呈现“强冲突性”的风险议题,然而在具体新闻框架方面,不同媒体也会存在一定分际。观察劳动者群体的“媒介话语权”,鉴于“新闻场”是“新闻与政治融合的场域”的本质特征,不同媒体内部会存在“量”的分际,但无“质”的差异,基本状况可描述为“有限的主体性”。置身日益媒介化的现代社会,劳动者群体的“媒介能见度”与“媒介话语权”状况,关乎基本劳动权益保障与实现体面劳动的愿景。整体而言,在劳动关系议题上,当前媒体已有所作为,但与价值角色担当尚有距离,尚需更系统的努力,以增进“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契合度。

  准确界定媒体作为治理参与者应秉持的价值观念。对于劳动关系治理而言,媒体作为嵌入性的中介体制,其行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在新闻生产中聚焦真问题,并且分析其间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简言之即“寻求呈现实践逻辑”。对行动者而言,实践过程会呈现出“非总体性、非同时性”的状态;“实践逻辑”相较于理论逻辑或话语逻辑,相应地具有“非连贯性(非总体性)和非严密性(模糊性)”的基本特征。简言之,“实践逻辑”即行动者在实践中所遵循的逻辑。与之相应,媒体行动的理念则是“成为负责任的中介”。此处,“负责任”则意味着媒体在中介实践中需要尽可能地持守“责任伦理”,高度重视“责任”道德层面的意涵,并将之作为自律准则。在价值观念上,不同类型的媒体需要具备充足的实践感,根据自身的结构性位置发挥主观能动性,公正呈现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实现多元主体间的沟通与连接。

  理性探讨媒体实现治理参与的可能进路。在现实活动空间中,媒体唯有立足兼具专业性与建设性的实践,方有可能落实“成为负责任的中介”理念,实现“寻求呈现实践逻辑”的价值。在当前“中国语境”中,“专业性”与“建设性”有特定意涵。前者可理解为“基于反思性实践的规范理念”,意味着新闻工作者需要以专业自觉意识,不断审视与批判自我经验,从而体悟专业准则、达成专业共识、内化专业信念,并将之贯彻于具体实践过程。其后者则指“寻求实践方案为重心的理念”,意味着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充足的实践感,立足于经验世界及其逻辑,探寻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媒体能否真正参与劳动关系治理,要看其在新闻实践中是否秉持“专业性”与“建设性”;而且,在具体行动中,“建设性”需建基于“专业性”,“专业性”则应以“建设性”为旨趣。此外,在“媒介化”社会中,多元行动者尤其工会组织与社会力量的媒介实践,亦是其参与劳动关系治理可能的现实进路。无论是媒体机构的新闻实践,还是多元主体的媒介实践,均应以“专业性”与“建设性”为追求。

  在新发展格局中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新机制,是“十四五”时期劳动关系治理的重要目标。从媒体角度而言,为实现预期目标,需要积极探索媒体参与治理的现实进路,在内部多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多元一体”传播格局,促进不同利益的协调与动态稳定,从而实现体面劳动的愿景。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语境下媒体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与路径研究”(16CXW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