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2年10月31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31日第2519期 作者:本报记者 班晓悦 实习记者 陈雅静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语言是人类身心健康状况的外显标志物,语言与健康研究既是语言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切实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增进我国民生福祉的重要担当。为更好探究语言学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0月22—23日,第七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端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双语与健康”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语言与健康研究体现学科交叉发展

  语言作为人类的沟通工具,与健康息息相关。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看来,语言与健康研究既带有学术前沿性,又对接国家和社会关切,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表示,开展语言与健康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理论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为健康中国战略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为解决语言与健康研究相关领域的问题,语言学学界正在向多学科融合的方向探索,由此衍生出许多语言学分支及交叉学科,临床语言学便是其中之一。据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杨亦鸣介绍,临床语言学是语言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临床语言学要承担描述患者自身或医患互动的言语行为,对病人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分类、评估,由此帮助完成语言障碍的治疗与管理,并对疗效进行评估以明确语言分析的作用等任务。谈及我国临床语言学的现状,杨亦鸣表示,目前我国临床语言学还存在需求与应用水平不足的问题,需要发展语言机能—系统—技能模型,推动语言能力发展。

  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崔刚看来,语言是人类认知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二语习得在内的适当语言训练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而且对认知和神经系统也有许多有益影响。例如,语言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脑发育,提高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有助于优化大脑结构,提高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认知能力;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认知储备,从而减缓老年人认知能力和智力的下降。

  二语习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长期以来,第二语言学习被看作了解他国文化、获取国外信息、与目的语使用者进行交流的途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会长杨连瑞认为,成功的二语习得者,往往在认知、思维、心理、生理、跨文化交往等多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在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倪传斌看来,人的感知具有层级性,在语言中往往呈现出“通感”的特点。与母语相比,人们在使用二语时,思维通常呈现两大特点:较低的情感融入度和认知加工的负荷增加。因此,人们对外语的认知准确率会优于母语,即二语习得有利于人的思维认知加工。

  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及语言学教授袁博平解释道,通过使用两种语言以及在两种语言间频繁切换,可以强化人类大脑的执行功能。因为在使用第一种语言产出时,大脑执行控制系统的同时还要抑制另一种语言的潜在竞争,这无疑加大了执行功能的活动量,增强了大脑控制系统的执行能力,从而锻炼和增强了大脑的认知功能,有利于预防或延迟认知障碍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研究必然能够服务于人类健康。

  二语学习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常辉表示,近几年研究发现,失语症病人的语言系统和第二语言、儿童语言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双语学习在治疗失语症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剑桥大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系教授拿破仑·卡特索斯提出,许多家长、临床医生、教师担忧双语甚至多语学习会增加自闭症儿童的负担,实际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多语学习有益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前沿学术领域,正在将应用语言学从附属于人文科学的准科学,逐步发展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交叉的尖端科学,成为当代前沿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杨连瑞表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中,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者要积极开展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为我国新时代的外语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语言生活、生命健康、国际交流等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