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月29日 07: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9日第243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6月26日,因疫情延迟的“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教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提供高等教育的“中国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创建更加开放、包容、公平和协作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要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方位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入手,推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他强调,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持续推动全球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高等教育形态正在深刻重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我们要建设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体系,是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体系,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系,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系,是体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体系,是全面对外开放的体系。构建这样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基于对发展规律和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是应对人类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深刻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中国高等教育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跑得更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要继续深化“四新”建设,即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建立高等教育发展新范式。在他看来,深化“四新”建设是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等培养范式的中国方案,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教育应答,也是高等教育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时代应答;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的主动应答,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给出的中国应答。

  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实际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面向全体人民、兼顾公平与高质量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才能的教育体系,也是全球高校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契合各国教育发展愿景。如今,中山大学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办学,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新的学科群,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地位和作用,继而决定了教育评价的理念、价值和方法。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人才活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迫切需要把评价体系导向聚焦到时代之需、国家之需、民族之需上,解答好创新和人才两个问题。

  衡量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标志,在于能否提供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在其影响下创造新的文化。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表示,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如果要确立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必须提供这个时代所需要甚至引领这个时代的新知识、新思想并创造新的文化。“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来说,有几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积累,二是视野,三是通变,四是关怀,五是使命感。”王博认为,在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产生卓越学术成果的前提。人文社会科学的追求,始终是成就一个更好的生命,塑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研究显示,中英两国在科研合作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长迈克尔·斯宾塞介绍,伦敦大学学院在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引文影响力评级方面,明显优于其与英国大学的合作。

  “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校长邓肯·马斯克尔认为,大学应该优先关注人与人的交流和联合学术项目,大学校长更应该积极推动相关交流活动。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一些显著的全球性挑战,而大学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山大学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