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球传播新格局
2022年03月04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4日第236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2月28日,《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参与发布会的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全球传播格局及世界传媒行业的发展变化,展望传媒理论研究进展与媒体融合创新。

  全球传播生态呈现新特点

  蓝皮书从传播生态学视角出发,勾勒了2020年以来世界传媒发展和全球传播格局变迁状况。具体来看,2020年全球传播生态呈现六方面特点。一是受众视听消费的“线上化”趋势更加显著;二是新闻业在“信息疫情”中备受冲击,同时也充满新机;三是“云上”媒介探索更为多元,新业态推进信息生产进入消费的各环节;四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传媒业必答题,传播与多个领域的融合趋势更加显著;五是技术进一步赋能内容生产和传播分发,智能传播近在咫尺;六是信息规制更加明晰,数字时代的权力制约与健康发展成为重要主题。蓝皮书主编、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伟介绍称,蓝皮书重点关注全球传播生态现状,分析全球传播热点,展望全球传播未来趋势,希望能够为媒体研究、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蓝皮书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表现出新特点。在战略布局方面,各国更加重视信息传播基础结构,5G商用在全球广泛推开,6G领域“选边站队”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卫星互联网领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天地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布局将深刻影响全球传播生态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表示,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处于关键机遇期,业界实践和学界研究都面临重大挑战。在全球传播生态中认知中国的国际传播,会给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带来巨大机遇。国际传播要重视把握内向与外向两个向度,既要讲述中国的故事,也要讲述世界的故事。

  推动国际传播事业更好发展

  展望未来,蓝皮书从四个方面对全球传播生态发展进行前瞻性剖析。第一,由于美国试图在数字领域迟滞中国的发展,这将引发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建设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第二,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如同“潘多拉魔盒”,需要进一步重视对技术的“祛魅”。第三,儿童市场和“银发经济”成为全新增长点,需要给予更多重视。第四,应持续高度关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下的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变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展望与分析了2022年全球新闻传媒业发展趋势。他认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全球新闻传媒业将继续在以流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时代,探索新的方向与进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北美总站负责人江和平分析了驻外媒体机构国际传播力提升之路。他提出,以“想到”“去到”“采到”“发到”“独到”为特征的“五到”工作法,是国际传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驻外媒体机构应具备“六种思维”,即底线思维、全球思维、本土思维、创新思维、数字思维、商业思维,处理好对内报道与对外传播等七大关系,从而推动国际传播事业更好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从意见领袖、特色人设、共情与移情的情感需求、圈层文化、赋权理论等方面,分析了“网红”能够促进有效国际传播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国际“网红”群体呈现多元化、区域化、碎片化特征,因此应重视国际“网红”传播,把握和利用“网红”这一国际传播新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会议由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