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性生育框架与心理富足提升三孩生育意愿
2022年03月03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3日第2359期 作者:纪婷婷 丁毅

  当前,我国已步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国际上通常采用“总和生育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的生育水平,它是指每名女性在育龄期间(15岁到49岁)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2.1这一正常的人口更替生育率。低生育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少子化与老龄化问题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因而受到了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优化生育政策,提高新生人口数量与质量已成为我国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生育率的政策。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些放开生育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因政策调整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作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即“三孩”政策)。消息发布后,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解民众如何解读“三孩”政策,探究影响民众三孩生育意愿的因素,笔者对我国已婚育龄期民众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三孩政策解读问卷(“您认为国家出台三孩政策是鼓励多数夫妻生育三孩还是鼓励有生育三孩意愿的夫妻生育三孩?”)、三孩生育意愿调查问卷(“面对三孩生育政策,您对于生育三孩意愿的强烈程度有多大?”)、客观社会经济地位问卷(要求被试报告教育背景和月收入,以测量个体实际拥有的客观社会经济资源)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在一个代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10个等级的社会阶梯上,测量个体感知到的自己在社会阶梯上的位置)。考虑到男性在生育决策中同样具有重要发言权,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也包括男性已婚人口。通过网络问卷平台,本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485份,其中男性204名,女性281名,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21岁至49岁。

  政策解读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三孩生育意愿

  将“三孩”政策解读为政府鼓励多数夫妻生育三孩将有助于提升民众的三孩生育意愿。在本研究中,民众在三孩生育意愿调查问卷上的平均得分为3.41,显著低于该问卷的理论中间值5,表明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相对较低。同时,本研究中,32%的民众将“三孩”政策解读为政府鼓励多数夫妻生育三孩,68%的民众将“三孩”政策解读为政府鼓励有生育三孩意愿的夫妻生育三孩。这种政策解读的差异能够显著预测民众的三孩生育意愿。相较于将“三孩”政策解读为鼓励有生育三孩意愿的夫妻生育三孩的民众,将“三孩”政策解读为鼓励多数夫妻生育三孩的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更高。该结果表明,将“三孩”政策解读为政府鼓励多数夫妻生育三孩对民众生育三孩意愿产生了积极影响。

  高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感知可显著提升民众的三孩生育意愿。在本研究中,高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感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民众的三孩生育意愿。随着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感知的提高,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也变得更高。同时,男性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显著高于女性民众;而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并不能显著影响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事实上,早期有学者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女性的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能显著负向预测她们的生育意愿。然而,本研究发现,对于生育三孩的意愿,不同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的女性民众并未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民众主观上的社会经济地位感知和认同对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以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为主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有限。值得提出的是,在本研究中,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感知与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均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该结果表明,客观上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一定直接带来心理上的富足。

  探索提升三孩生育意愿的心理路径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当前人口增速持续放缓的形势和优化人口结构的迫切需要,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探索提升我国民众生育三孩意愿的心理路径。

  第一,加强倡导性生育政策宣传和落实,助推三孩生育意愿提升。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发现了对“三孩”政策的不同解读会影响人们的三孩生育意愿,即将“三孩”政策解读为政府鼓励多数夫妻生育三孩的民众,生育三孩的意愿更高。为此,采用相应的政策或信息表达框架或许将对人们的三孩生育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所谓框架(framing),是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信息描述和表达,它是影响和干预个体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助推策略。因此,在“三孩”政策表达和宣传中,相关报道应基于公共利益的角度,重视宣传鼓励多数民众生育三孩的立场,提高孕龄民众的三孩生育卷入度,最终提升我国孕龄民众的三孩生育意愿;在“三孩”政策的落实中,各级政府也应重视制定和实施“倡导性”配套支持政策,营造尊重和鼓励生育三孩的良好社会氛围,助推三孩生育意愿提升。

  第二,增强民众的心理富足感,释放三孩生育潜能。本研究发现,民众主观上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感知和认同是影响三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高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感知有利于提升民众的三孩生育意愿。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收入的增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富足感是有限的。这就启发我们关注民众的社会心态与心理体验,注重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心理富足感。一方面,可以通过健全生育保障与服务体系,完善三孩生育福利与补贴政策,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措施,从而降低由生育和养育成本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匮乏感,减轻“不敢生”和“不愿生”的心理压力源。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通过完善社会安全措施,建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并体现人文关怀,维护个人尊严和价值,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民众的心理富足感,释放我国民众的三孩生育潜能。

  人口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低已成为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提高我国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和动机?哪些心理因素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这些问题应成为当前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和实践课题。本研究的结果凸显了心理因素对我国民众三孩生育意愿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低收入人口福祉的促进路径研究”(19CSH05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