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计算”深化学科发展
2020年08月28日 0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8日第1999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新一代人工智能渗透到哲学、语言、文化传播等多个学科,在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融合过程中,计算科学彰显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充分把握计算科学的技术原理和规律,将有助于丰富和拓宽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如何正确把握计算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科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成为学界关心的问题。

  交叉研究成趋势

  近70年来,计算科学快速发展,从最初主要影响直接相关的学科,发展到影响整个科学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表示,计算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人文计算”,即通过数据与计算来解决诸多人文问题,根据“人文计算”的情况审视以往研究,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课题、新思路、新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介绍,二战结束后,一些社会学家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检索信息、检验假说,使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容量迅速提升。20世纪60年代后,人工制品和社会复杂性理论、计算机仿真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开始应用于社会、组织、城市等研究。当前,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出现了数据密集型科学发展新范式,由此推动了文献计量、计算史学、计算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就目前来看,数字人文与计算社会学的发展相对成熟,计算社会科学尚在发展之中。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杜海峰认为,社会计算确定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规律等社会科学问题的学科思想框架,在学科融合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社会计算的应用场景与社会问题探索。在线社会网络的出现使得社会计算的应用得以蓬勃发展,产生了关于在线社会网络的信任计算和兴趣计算等诸多研究方向。而社会计算的核心内容——“复杂网络”是目前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计算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早。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计算传播学正式的学术共同体产生。在成果方面,国内计算科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融合目前以大数据为研究对象或研究背景,主要探讨大数据对新闻传播学各具体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多样,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副院长杜智涛表示,大数据技术研究着眼于相关性的挖掘,而传统社会科学的目标是发掘内在规律、因果关系。计算社会科学使相关性分析与因果分析有机结合,建构更为精细、有效的社会计算模型。通过对实时交互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可以综合样本数据与交互数据,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进行更精准的剖析与预测。另外,计算社会科学还可以通过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真实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平行的虚拟社会,以现实社会中获取的数据作为虚拟社会的运行参数,从而对现实社会进行全景监侦、深度解剖与预测预警。

  谈及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创新对于拓宽学科研究视野的重要意义时,杜智涛表示,计算社会科学可以发现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发现新的研究议题;学科交叉与融合也会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丰富人文社科的研究视域。此外,计算社会科学所运用的数据挖掘、计算建模、模拟仿真、复杂网络等分析方法与技术,极大拓展了人文社科研究的工具包,使人文社科能够建构出更接近真实社会的理论与方法模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精准化、靶向化的社会治理,提升人们的风险控制能力,精细化治理成为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国家治理的新模式。

  韦路谈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亟待人文社科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新技术的社会塑造、采纳使用、社会影响、伦理法治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成果对于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及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当人类社会进入深度数字化时代和媒介化时代,通过收集和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网络数据,从而描述、解释和预测人类传播行为及其内在机制,有利于拓展人文社科研究的分析广度和锐度,进而推动人文社科研究的范式转移。

  立足中国实际 实现理论突破

  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创新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开拓创新带来了诸多新机遇。段伟文表示,运用计算科学既可以促进以经验研究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数据化和计算化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的认知;也可为以概念和理论研究为主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认知媒介,从而构建更有说服力、穿透力的学说和理论,甚至可以产生出对于整个人类的认知具有重大影响的新方法、新发现。段伟文提出,人文社科领域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突破性技术,以计算为切入点增进相关领域在知识构建和对策研究上的科学性,更精准地呈现人文思想的深刻性和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产生出既立足中国又引领世界的新范式、新领域和新学科。为此,应进一步推进人文社科领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素养的传播与普及,促使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计算方法。此外,推动计算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在研究和创新实践中探索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的结合点与恰当路径。

  李宇明提出,未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与计算科学深度融合,走“新文科”的发展路向。把人工智能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让学生具备人工智能意识,掌握必要的计算科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科交叉,鼓励哲学社会科学与理工特别是与计算科学的交叉。

  杜海峰认为,计算科学与人文社科研究的结合将推动对现实世界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认识,多理论融合可以为人文社科研究建立强大的理论支撑。将计算科学引入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拓展研究领域,促使新的研究热点产生。社会计算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又能进一步带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更加规范化的方法论体系。

  在杜智涛看来,要从学科对话、人才培养和理论建构三方面推进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创新。杜智涛表示,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范式、思维模式和逻辑进路上有较大差异,计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必须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对话,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形式逻辑与人文逻辑、量化思维和质化思维的有效对接。计算科学课程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为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应将交叉学科的教育前置化,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为大数据时代新型人文社科人才培养打下基础。计算社会科学要立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从社会问题出发做好理论验证和理论构建,立足中国问题进行理论突破和理论构建,这对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