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对抗“疫”精神的总结和提炼
2020年04月29日 0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9日总第1917期 作者:

  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场特殊的“战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并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等不同的角度,对抗“疫”精神进行总结和提炼,通过比较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抗“疫”工作,深入阐释我国抗“疫”中所展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的文化自信、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从历史的维度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

  武端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历史的维度辩证认识当前的疫情防控,有助于客观看待历史的经验、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绩、展现的力量,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疫情防控的历史实践中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从中国荒政史和卫生史的维度,我们必须认识到大灾大疫是中华民族时常面临的挑战。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各种疫情,仅就近代史而言,以鼠疫、天花为代表的疫情屡次发生,且每次灾荒之后多少都会伴随病疫流行。1906年冬,清末西北第一家官办近代医疗机构——甘肃官医局成立,其主要作用即在防治天花;1910年设立的陕西官医局开办之初仅设有三个科室,其中就有痘科诊室,足见天花在近代中国的影响程度;1910年东北地区爆发的鼠疫导致6万多人死亡;1942年中原大饥荒后的鼠疫致死者无数,更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苦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致力于疫情防治和人民卫生事业,规定了党政军机关的卫生机构要免费给孕产妇及儿童治疗疾病的原则。在西药资源比较匮乏的近代中国,病疫防控非常注重中西医结合,这也给今天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历史思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疫情防控能力的增强,鼠疫、天花、血吸虫、麻风、疟疾等病疫逐渐减少,但仍有一些病疫偶有发生。因此,从古至今,中国人民一直同各种病疫做斗争。从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历史维度看待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既要有理性认识,又要有忧患意识,同时还要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尽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世界疫情防控史的维度,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普遍面临着各种疫情威胁,这逐渐成为需要人类共同应对的国际问题。168年罗马帝国时期爆发的“安敦尼瘟疫”加速了安敦尼王朝的衰落;14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各种传染病,让创造印第安文明的印第安人损失了数千万的人口;1918年美国爆发的大流感致使50余万人死亡,并席卷欧洲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战的走向。进入21世纪,各种病毒肆虐不断,先后爆发了2009年美国H1N1大流感、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2015年寨卡病毒等多次影响全球的疫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影响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人类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中。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措施、医疗救治的中国方案、防疫物资的中国供给,展现了中国在国际疫情防治中的大国担当。

  从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的维度,我们必须认识到民族复兴充满了挑战和挫折,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面对挑战和挫折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韧劲十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历经多次挫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放弃过追寻。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呐喊,用生命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辛亥革命后,宋教仁为实践革命党人的共和梦想不为性命威胁所迫,1913年遇刺弥留之际仍坚信“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抗日战争期间,再大的强敌、再大的困难都没有让中国共产党人屈服,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共产党人在贫瘠的陕甘宁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此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体现出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从新中国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的维度,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发展成就奠定了战胜疫情的国家力量。经过7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从一个近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截至2019年,中国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包括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工业品制造能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成绩,让我们有更强大的实力从容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一是强有力的国家动员能力。在10天之内建成了设施完整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短期内改造完成16家方舱医院,提供了1万多张床位;各地协同向1000多万武汉市民调运生活物资,实现了世界城市史上未有过的直供社区、家庭的大规模物资供应。二是强有力的社会生产能力。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创造中国速度的背后,大到医疗设备、通风取暖系统,小到脸盆、被褥,都需要在短时间内供应完毕,中国充分展现了多种类、大规模工业品的生产能力。三是强有力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实力。通过网上购物、订餐,社区群、二维码解决了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实现了“宅家”也能安居乐业;通过健康码,实现了健康状况的实时传递和活动轨迹的可追踪;通过互联网授课,实现了各类学校“停课不停学”,创造了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家在线教育。

  中国和世界防疫抗“疫”的历史说明,人类还将面临各种疫情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华民族的复兴历史说明,中华民族是不畏惧挑战、愈挫愈勇的伟大民族;新中国70年的建设史说明,我们在制度和力量上拥有战胜各种疫情挑战的实力;新中国成立后的防疫抗“疫”史更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赢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抗“疫”精神及其五重内涵

  赵宝军 呼翠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到“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有赖于在抗“疫”中孕育生成的抗“疫”精神之支撑、激励、引领。

  所谓抗“疫”精神,是指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信念、信仰、理想、意志、品格。具体来讲,其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同心勠力、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信念。我国自古形成的“民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团结互助精神早已成为人们坚守的人生信念。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各级党员干部和全体民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有效的防控举措。这有赖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构筑起了一张同心互帮互助、同力联防联控的“抗疫网”。

  二是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勇于担当的信仰。忠于祖国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爱国。在国家遇到疫情突袭的危难关头,广大人民群众“临患不忘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最深层、最持久的爱国情感;众多党员高喊“我是党员我先上”,爱国热情瞬时喷薄而出。服务人民不仅是各行各业应该追求的道德信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政治信仰。从党中央反复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到调派医疗救治队和组织对口支援湖北,从相关部门征用24家医院万张床位收治发热病人到火速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以及组建方舱医院,无不体现了各行各业服务人民的信仰。战“疫”斗争中,众多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担当,在人车管控、病患收治、科研攻关、病毒消杀、物资调配、新闻宣传、复工复产等方面冲在一线,用勇于担当的铁肩扛起了抗“疫”的重担。

  三是仁者爱人、兼济天下、民族复兴的理想。仁者爱人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原则,而且已内化为国人的道德理想。仁者爱人首先要承认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尽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生动地诠释了“生命最可贵”的仁爱理想。而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科研攻关、防疫志愿者甘于无私奉献、捐赠者慷慨解囊等行为体现了国人的“不忍人之心”,更体现了他们兼济天下的高远理想。这次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并没有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全体中华儿女展现出的爱国精神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四是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意志。这次疫情发生在我国春节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期和消费旺期。面对高难度的防控工作任务,各单位工作人员立足岗位保安康、迎难而上战疫情,特别是援助武汉的一线“最美医护人员”,一张张布满口罩勒痕的脸、一双双被消毒液腐蚀得道道裂痕的手昭示了他(她)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拼搏意志;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软件扫码系统等技术手段破解防控难题;众多企业积极想方设法复工复产。这段时间的抗“疫”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和科技力量,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力继续抓好防控工作,就一定能尽快赢得抗“疫”的胜利。

  五是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严于律己的品格。克己奉公是一切抗“疫”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格。面对抗“疫”的考验,有的奉公行事,正确行使物资调配、出入管理、接受捐赠等“公权”;有的不计生死、无论报酬、一心为公;有的服从抗“疫”大局需要,完成抗“疫”任务不打折扣。战“疫”需要全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广大普通劳动者在防控物资生产、电煤气保障、物资运输、垃圾清扫等领域勤恳敬业的品格值得人们尊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全国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自觉按照防控要求“宅于家中”,按照防控指南做好预防,约束和摒弃不理智、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为控制传染源、抑制病毒传播扩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我国造成了损失,但产生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抗“疫”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岳婷婷  栗时超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多次就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等作出重要指示。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疫情“大考”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对人民负责是党在抗“疫”中的担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中央在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诠释了为人民负责的担当精神。

  对人民负责,就是要履职尽责、不忘初心,做好人民战“疫”的“主心骨”“定盘星”。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回顾历史,每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陷入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总能挺身而出,铁肩担道义,为维护人民利益奋斗牺牲在所不辞。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对人民负责,就是要攻坚克难,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党中央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和物资生产,充分展现“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数万名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数千家企业跨界转产防疫物资,全国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和强大科技支撑。

  为人民服务是党在抗“疫”中的宗旨。群众但有所呼,党员必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全国34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来自重症、感染、呼吸等专业的人员超过1.5万人,全国最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和最权威的专家团队云集湖北,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首要工作真抓实干。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中央积极推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主副食品供应、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温暖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战“役”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品格。“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抗“疫”火线上,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党在抗“疫”中取得胜利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过去,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今天,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同样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

  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维,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动员、组织、凝聚人民群众,把党关于疫情防控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国上下闻令而动、齐心奋战,实现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为抗击疫情,党中央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一时间,城市乡村、各行各业、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各种形式的“硬核”抗“疫”效果显著,中国人民展现出惊人的集体行动与高度的团结精神,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战“疫”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践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国共产党担起责任,经受考验,用实际行动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本色,交出了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抗“疫”努力举世无双

  阮云志 庞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性大流行病”,众多国家都在行动。然而,近来有的西方国家无端指责中国抗“疫”不力。但事实胜于雄辩,放眼全世界,中国抗“疫”努力可谓举世无双,从几个方面可以窥见一斑。

  一是封城度。封城度是指封城管理的严格程度。从1月23日起具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武汉开始封城,不仅封闭交通,而且实施人员流动管控,后又封闭管理全市所有住宅小区。实际上,几乎全中国都相继实施了类似措施。这在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能做到如此程度。

  二是宅家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那样,疫情来临,一声令下,全国人民宅在家中,日报行踪和健康状况,其严密程度使逃犯都无处遁形。相比之下,其他很多国家只能关闭国门,关闭城门。

  三是佩戴口罩率。疫情之下,不是说全中国人都不能出门,但确需出门就必须佩戴口罩。出门不戴口罩,广大群众自己都不答应。然而,在累计确诊人数世界第三、宣布全国“封城”已久的意大利,出门不戴口罩的仍不在少数;在累计确诊人数世界第一的美国,出门戴口罩的人仍不到半数。

  四是检测率。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凡是出现疑似症状者都需要进行医学隔离和免费检测、治疗。然而,很多发达国家连免费检测都做不到。日本已宣布在检测上将会“收缩战线,力保重点”。瑞典则直接宣布不再检测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

  五是感染率。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月11日爆料称,美国国会和美国最高法院的主治医师布赖恩·帕特里克·莫纳汉预测,估计全美可能会有7000万至1.5亿人感染。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发出警告,如果没有疫苗,60%—70%在德国的人将会感染。而中国确诊8万多感染者之后,全国疫情就已经趋于稳定。

  六是收治率。中国收治率几近百分之百。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医院不够,我们可以用中国速度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以及众多方舱医院;医护不够,可以从军队医院成批调集,可以有众多其他地区的医院志愿支援;物资不够,可以国家配给,可以有大量厂家大幅转产,可以有国内外爱国人士捐赠。试问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如此程度?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绽放光芒。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决定抗“疫”胜败的不是武器而是人。然而,迷信武器的人仍然大有人在。美国当地时间3月11日,特朗普盲目自信地宣称,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医疗系统、专家、科学家和医生。值得一提的是,对此,连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都看不下去,称特朗普的讲话显示他并不了解疫情。

  外国人可能难以理解,中国人民怎么就能够做到“让宅家就宅家,让戴口罩就戴口罩,让隔离就隔离”?这是因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中国共产党深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人民充分理解居家隔离、佩戴口罩符合自己及他人根本利益时,就会自觉响应党的号召。

  二是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现实业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需要被广泛动员起来,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创造辉煌的历史。

  14亿人怎么动员起来?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身先士卒、先锋模范作用。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现场视察指导工作,到基层党员慷慨解囊,自觉缴纳特殊党费,甚至递交“抗疫请战书”。无数党员干部的光辉行动和先进事迹,像一张张宣传单,感染着、带动着无数的人民群众在抗“疫”中坚强前行。

  三是中国精神亘古绵长。抗“疫”期间,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燃遍四方。正如国歌所唱,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都会“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面对疫情,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的冒着“敌人的炮火”逆行前进,有的“宅”家战斗,有的身在海外却不远万里为祖国捐款捐物……

  新冠病毒是新型病毒,来势凶猛,一时间使我们毫无防备。除了上述现造医院、急调医护、配备物资等措施外,党和政府及时出台涉及应急管理的系列改革文件,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各式各样的伟大创新:小到自制口罩和面罩,大到推广应用每日健康打卡和个人出行管理“一码通”手机软件。

  自疫情发生至今,中国人民已经并将继续以无可争辩的客观事实证明:中国抗“疫”努力举世无双!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交出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答卷

  陈巧玲 冯诗淇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横行,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可以说是对党、政府和全体中国人的一次集体“大考”。那么,在这场“大考”中,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中国政府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在这场“大考”中,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危难之时“人民至上”的答卷,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正确性。“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人民至上”的理念,首先体现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以及其他重要领导同志亲赴武汉考察疫情,慰问广大医生、患者及干部群众,送去了党中央的无限关怀。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短短数日,从疫情中心城市到偏远山区,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用最快的速度编织出一张覆盖14亿人的疫情防控网,展开拉网式筛查甄别,力求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出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与担当。“人民至上”的理念,也体现为相信人民群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党中央全面动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场战“疫”的胜利,让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重大法宝。

  在这场“大考”中,各族人民交出一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答卷,彰显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性。多少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压不垮,打不散,其重要原因是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战“疫”的胜利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从国家疾控中心与各研究院所争分夺秒研发病毒试剂盒、医药、疫苗,到海量应急抗“疫”物资火速驰援;从340多支医疗队4万多医务人员分批紧急驰援武汉,到“火神山”工地近1万名管理与作业人员日夜奋战;从10天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到32小时投入使用方舱医院;从全国31个省市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19个省市区对口支援湖北。这场战“疫”,让全世界看到了令人惊异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凝聚力。“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紧急奔赴疫区指挥战“疫”;一队又一队“最美逆行者”写下请战书,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社会各界守望相助,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战斗者,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在这场“大考”中,中国政府向世界人民交出一份“担当有为”的答卷,反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无国界,情义亦无国界。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多次与外国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谈、致电,向各方传递战“疫”信心,分享中国经验。中国相关部门和组织也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并就疫情检测、防治信息进行研讨,为全球战“疫”提供重要预警和宝贵经验。中国为当前处境困难的国家抗击疫情提供医疗物资和疫苗医药等援助,中国医生跨国“逆行”。这些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众所周知,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并不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唯一难题,气候变化、毒品贩卖、恐怖主义袭击、腐败治理、难民安置等重大问题,也在考量各国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倘若各国各自为政,既无法解决这些难题,也很难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永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球治理,体现了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为解决世界普遍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只有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大考”之下中国交出的这份答卷,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正确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性,反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受磨难后的中国,未来定能向世人呈现出更多更完美的答卷!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抗“疫”精神体现文化自信的意蕴

  李长真 张方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表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抗“疫”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想精神,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意蕴。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抗“疫”精神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道德精神。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仁心仁术、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场战“疫”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据媒体报道,2000多名医护人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有的不幸去世,但广大医护人员依然坚守职责。古代“民本思想”转化为现代的“以人为本”,参加疫情防控的抗“疫”人员坚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诚信”“和合”渗透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疫情期间,数以亿万计人居家隔离,如果没有诚信的道德自律和道德信念,这是不可想象的。抗“疫”必胜信念支撑着多少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奔向第一线,展现出义无反顾的思想境界。抗“疫”精神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变成追求理想的动力,成为时代精神的反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凝聚升华。从历史的维度看,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精神和传统,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构成了红色革命谱系。革命文化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今仍然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抗击疫情体现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大无畏气度,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融合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根本在于党的领导,渊源在于人民至上,动力在于守正创新。抗“疫”精神体现了先进文化的要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抗击疫情。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三是实事求是,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创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对疫情防控抓细抓实,对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用辩证思维看待重点疫区和非重点疫区的关系,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建造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马克思主义成为在疫情防控中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抗“疫”精神的内涵。

  坚定文化自信还表现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当中。抗“疫”精神已经走向世界。随着世界各国疫情的发展,中国抗“疫”成效、抗“疫”理念的传播及抗“疫”支援与合作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国内疫情防控稳定后,中国及时向世界传递信心和责任,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表达国际战“疫”中的“情”与“义”。因而,抗“疫”精神成为文化创新成果,奉献给世界。

  总之,抗“疫”精神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这种精神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要素,经过传承、创新生发出新的丰富内涵。抗“疫”精神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文化自信的实践力量和活的源泉。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

  同心战“疫”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

  孔庆金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再次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伟大团结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将团结统一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中国人民创造了京杭大运河、港珠澳大桥等工程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辉煌成就,战胜了“98特大洪水”、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正是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雄关险隘、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孕育出了伟大的团结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诸如“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等等,无不生动表达了人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浓烈情感。团结精神早已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团结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制胜法宝。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伟大团结精神铸就的“钢铁力量”,充分体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体现在14亿中国人民汇聚成的磅礴伟力中。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战“疫”在政治上团结统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甚至亲临武汉、坐镇一线指挥战“疫”,显示出领导核心的“硬核”领导力。党中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审时度势、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有力的防控举措,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成战“疫”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战“疫”在行动上团结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之一。此次疫情防控,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一次充分彰显。面对疫情,全国上下行动一致、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难点,实现了对疫情重点地区的有效管控,340多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护人员迅速驰援湖北,“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一批批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输送至湖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十几家方舱医院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疫情防控工作才得以高效有序展开、形势持续向好。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确保战“疫”在思想上团结一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亿万群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越是面对艰难险阻,中国人民越是能够团结一心、患难与共。在这场阻击战中,伟大的团结精神就蕴藏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里,蕴藏在无数基层党员群众、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冲锋陷阵里,蕴藏在全国各地“搬家式”的倾情援助里。14亿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战“疫”必胜的力量源泉。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疫情终会过去,我们必将胜利。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依然还会有无数个新的“雪山”“草地”等着我们去跨越、无数个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着我们去攻克,只要我们始终大力弘扬伟大团结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够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有效抗“疫”中的启示:加强公民规则意识教育

  吴明永  张先花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党和政府本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及时解决全国各地的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问题,积极开展各项防控措施。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部署下,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的同时,也偶有发生违反和破坏社会秩序等不守规则的现象,反映出少数人公民规则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公民规则意识教育刻不容缓。在有效抗“疫”背景下,少数人不守规则的事件启迪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公民的规则意识教育。

  树立公民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底线规则意识。公民普遍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强弱是评价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底线规则意识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内在要求。疫情当前,触碰法律底线的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个别人员拒不配合防疫登记、检测,不服从防疫工作人员的管理,甚至公然袭医、袭警。从社会的运行来看,一个良好的法律秩序的实现离不开民众的参与,需要民众学习法律、认识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道:“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民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这需要社会、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使公民意识到法律和规章制度是社会生活中不可触碰的底线,使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潜移默化成为公民的自觉思想和行为。

  培育公民以提升综合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则意识。这里所说的科学规则意识,是指人们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规范、操作规程等,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观念及其行为,而非按照个人意愿随意性地介入和操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在如何防控问题上还没有来得及充分掌握科学方法,在病毒的传播、防护上暂时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导致被感染人员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规则意识,才能让自身跟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要具备一定的科学规则意识,一方面要提升公民的综合素养,让民众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注重科学信息、树立科学思维,通过加固其内在的知识体系来影响其外在的行为。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突破传统的认识阻力和思维局限,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未知事物的到来。

  培养公民以形成良好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英国社会学家哈耶克说:“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因为有这种行为规则意识的存在,个人才会结成社会性的团体,从而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从某些人的日常行为来看,公民的规则意识还有待加强。为了减少和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关部门在执行和落实规则时,应增强其强度、力度和可持续性,以严格的执行态度、有效的惩戒措施,增强公民对于规则的敬畏意识。还应以学校、企业、社会为抓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公民提供相应的规则意识教育。就公民自身来讲,要将行为规则意识作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准绳,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公民规则意识教育的工作既是建立良好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的必要前提,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将底线规则意识、科学规则意识、行为规则意识纳入公民规则意识教育的范畴之中,是培育公民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不断引导公民科学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规则、感受规则、敬畏规则、践行规则,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