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明清诗文研究新范式
2019年11月06日 08: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6日总第180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11月2—3日,“返本开新:明清诗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明清诗文与时代变革、明清文体学研究、明清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明清诗文研究走上“快车道”

  20世纪以来,受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明清文学研究更关注戏剧小说,未能给予诗文足够的重视。随着明清文献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明清诗文研究逐渐得到学界重视。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提出,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成熟。明代心学对人性与心灵的开掘,深化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清代学者对文献和知识的研究,集古典学术之大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在书面发言中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古代文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开掘出众多的新兴研究领域,明清诗文研究便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对明清时期俗文学的研究代表“五四”以来现代学术的突出成就,那么,对明清诗文研究价值的发现,则可谓是当代学术的一项新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明清诗文研究走上“快车道”,相关的基础文献得到整理,学术成果层出不穷,重大课题屡有建树,后辈人才不断涌现,为整个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强劲有力的“增长点”。

  多维视角推进明清诗文研究

  近30年来,明清文学研究以及明清文学文献整理,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如何充分利用文献等优势,扎根明清文学与文化的沃土,培育出厚实的学术成果,值得每一位明清诗文研究者深思。

  此次会议的主题“返本开新”道出主办方的思考。徐兴无表示,所谓“返本”是返回到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文学传统,同时继续整理、研究文献资源;“开新”则是从书籍史、艺术史、地域史等新视角展开研究。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认为,明清文学自具特色,如诗文创作日常化、地方文学繁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作家博学程度高等。以往的明清文学研究受唐宋文学影响较深,常以唐宋文学研究模式套用明清文学研究。应回到明清文学的语境中理解其特性,注重发掘其独特之处,惟其如此才能“开新”。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表示,如果从长历史的视角考察,易代之际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大有可为。他从“台阁”与“山林”文坛地位的升降沉浮,介绍了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流变。他表示,元代与明代前期的主流文坛,对于“台阁”与“山林”的价值判断存在着明显差异,元代文坛大都是台阁与山林兼顾,呈现出二者共存的文学观念形态。而入明之后,山林文学逐渐被轻视,台阁文学则呈现出一种雄丽盛大的气象。

  兼顾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与会学者表示,明清诗文研究,应避免碎片化、简单化、理论架空等学术弊病,格外关注明清诗文领域中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重要现象和重要理论,努力将宏观视野与微观个案相结合,兼顾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

  刘跃进表示,研究好明清诗文,不仅是对古典文学审美范式的全面总结与理论升华,也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有效回应与对未来文化中国的热切展望。明清诗文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文学层面,还应延伸到更加广阔的文化层面与社会层面。

  明清时期,传世的诗文文本很丰富,学者可以关注其背后所连接的社会、社群、地方等方面的内涵和意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严志雄表示,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就会呈现一个相当丰富的文化社会历史现象。在严志雄看来,明清诗文研究有三个脉络化:一是文辞脉络化,即将所研究作品与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作者与该作品的关系;二是生命史脉络化,即关注作者当时的社会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三是历史脉络化,即了解其人其作在大历史环境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陈广宏提出,“返本开新”提倡的是一种研究方式,即强调从中国传统学术中,找到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重构中国明清文学研究范式。他认为,明清诗文研究可开掘的地方很多,如文章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当时的历史语境及这种语境下的作品,还要继续重点关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的作家及其作品。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明清文学可以发挥典范性的作用。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时进建议,相关研究者一方面要回归文学现场和历史语境中去理解明清文学;另一方面要用多样的方式和理论介入文学研究,总结出更多更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阐释。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