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亚洲文明
2019年05月27日 08: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27日第1700期 作者:记者查建国 仝薇

  本报上海5月23日电 (记者查建国 仝薇)5月19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沪举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认为,任何文明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华文明是在华夏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形成的文明。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下,只有取长补短,各种文明才会充满生命力,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表示,近现代西方文明在影响亚洲文明总体传播范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亚洲内部各种文明的传播范式。当下,媒体的有效传播对亚洲文明交流越来越重要,开展跨学科文明对话也是防止文明“误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积极开展跨学科的文明对话,还有助于我们构建亚洲文明的国际传播范式,并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相关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武心波认为,亚洲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梳理亚洲文明源流,加强亚洲文明对话,进而发现并找回自近代以来失去的亚洲文明本原,并以此为基础,复兴亚洲文明,推动亚洲持续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洁勉认为,没有一种文明能够在封闭中走向繁荣。文明间的沟通交流不仅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亚洲文明要努力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沟通,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发展。

  印度查兰·辛格大学教授罗新伟则提出,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亚洲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亚洲文明的多样性,正是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优势所在。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黄载皓展望了亚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沟通交流的前景。他建议,培养优秀人才以促进各国知识分子之间的沟通、高校等学术机构之间的沟通、国家之间的多边或双边沟通。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所扮演的角色最为关键。目前,亚洲大部分高校以自己所属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心,发挥着教育功能。我们要实现国际间的良好有效沟通,必须继续推动亚洲各国高校建立超越地理、语言等限制的综合式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从而加深各国间的认识和理解。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